朱英杰
【摘要】通過調查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工程測量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情況,總結出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結合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筆者提出加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培養的方法。在“四個交通”理念下培養出面向交通事業,能立足行業、緊貼市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行為
【基金項目】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交教研1402-79),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5年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5B46)。
職業素養是指人類從事職業的內在規范和要求,是一種綜合品質的體現,其內涵主要包括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意識與職業技能等方面。交通部提出的 “四個交通”(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理念,實質是運輸事業向建設、管理、運營、服務轉型。這意味著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的核心要求是培養出面向交通事業,能立足行業、緊貼市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一、交通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
(一)職業意識淡薄,人才流失量大
交通類行業多是以工程項目為中心,工作時間、地點不確定性大。并且工作場地多是露天場所,天氣變化左右著工程的進度。工作人員根據項目及工程的進度,調整工作地點,對于一些條件很艱苦的不發達地區建設來說,衛生、安全問題都無法保證。有些學生因為不適應職業需求,無法長期在此類環境下工作,導致人才流失情況嚴重。
(二)職業技能基礎薄弱,從業專業素質要求高
交通類專業綜合了勘探、地質、測量、規劃、水電、力學、美學等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學科綜合性很強。而高職學生在校學習的專業知識僅限于單一學科,自身的拓展學習能力不強。
(三)施工工程中合作協同能力較弱
在校高職學生多是90后,常以自己為主體考慮和處理事情,合作協同能力較弱。而交通行業涉及很多知識領域和工作環節,一個項目的工序從勘測、設計、施工到建設完成,這其中的流程不但專業性強而且關系重大,整個程序下來往往需要數千人共同合作來完成工作。
二、交通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一)行業產業轉型,需要職業素養培養
“四個交通”理念實質是運輸事業向建設、管理、運營、服務轉型,交通行業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人才。尤其是新技術、新創新成果的開發,無疑對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出了高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能,更要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合作,如何把所學知識和實際操作相結合。將學生培養成企業和行業所需,專業過硬、職業道德高的優秀交通人。
(二)提高學生自身競爭力,加強職業素養培養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的市政工程建設、工程測量、道路橋梁技術等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較高,但高質量的就業比較少,說明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行業需求還有差距。要在就業競爭壓力大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學生必須掌握高技術、高技能,達到企業考核人才的指標。高職學校應加大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力度,樹立其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幫助學生成功就業,盡快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從而成為單位的骨干交通人。
(三)高職院校的使命是職業素養培養
目前,企業非常注重員工的職業素養,需要能團結合作、責任心強的職工。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在知識層面上處于劣勢,要想在就業時有競爭力,必須加強職業素養培養,這是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通過專科階段職業素質教育培養,使學生進入高層次學習時,能夠將高職教育與高層次教育有效銜接起來,滿足學生發展途徑的多元化需求。
三、交通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方式和方法
(一)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養成能力
行業需求決定了工程類專業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而且還應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團隊合作、主人翁精神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為了使學生畢業之后能夠順利地融入社會,教育者需要有針對地、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比如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解讀工程案例,分析解決面臨的問題,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專業和崗位需求。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模擬實訓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就業者需要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規范行為,保證工作中的零失誤,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體現高職學生的動手優勢。努力學習,找好自身定位,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在職業素養建設和專業技術探索道路上更進一步。
(二)優化交通類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
首先,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讓教師通過對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按照法律規范來展開教育,使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有全方位的提高。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良好的職業素養影響和感染學生,真正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這才是高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的基礎和關鍵所在。再次教師要成為“雙師型”教師,既有理論教學能力,又有實踐教學經歷,讓學生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踐能力,讓其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務。
(三)調整職業素養課程的教學模式
首先,要專門開設一門職業素養課程,內容突出誠信、愛崗敬業教育,以養成職業習慣來提升自我價值。并且結合案例,分析重點和難點,既讓學生了解當前的實際情況,又引導學生對新的職業技能的自學能力,使學生擁有先進的職業理念和操作方法,擴寬學生的眼界,形成知識結構延伸性學習的能力。其次,將職業素養教育滲入到專業實訓中,也是培養一種學生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如公共課中融入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在技能訓練中不僅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而且還有職業道德、職業規范的教育。通過“校企合作基地”“工學結合”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實地去企業崗位工作,體會企業文化和素養要求,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完善自身的職業素養。
綜上所述,交通類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若干問題以及職業素養培養的重要性,決定了職業素養教育需要貫穿學校教學的始終。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加強職業素養建設,培養出能立足行業、緊貼市場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家璐.淺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現狀和培養策略[J].科技創新導報,2014(13).
[2]趙明全.對當前高職高專學生教育管理問題的初步探索[J].教育界,2016(06):150.
[3]王紅巖.高職生職業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