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云
摘 要:科研管理質量直接影響科研工作發展水平和速度,作者基于自身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實踐,發現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以便更好地開展科研工作,讓更多的科技人員投入到科研工作,加強科研工作的項目管理、成果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
關鍵詞:科研管理 科研環境 實踐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08-0-02
一、科研管理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
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部門全面負責全所科研活動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依照相關政策法規和本院發展規劃與目標,制定落實科研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完善科研管理規章制度并監督執行;組織各類科研項目的申報、中期檢查、鑒定(驗收)、成果轉化及各類成果評獎和成果匯編;負責科研項目的經費管理;負責科研資料的整理和歸檔工作;組織落實院內外專家講座、學術交流、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完成上級主管部門和院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等內容。
科研管理是一項系統性、專業化的管理工程,對外涉及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下達單位以及一些成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對內涉及到課題組和個人兩級管理。管理過程涉及的面廣、頭緒多、內容繁雜,對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水平的發展有直接影響。
二、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常見問題
1. 科研管理工作被動,對科研工作的引導和調控不足
目前科研管理很大程度上僅限于“被動管理”,不同程度存在著重科研輕管理的陳舊觀念,即上情下達,按要求組織項目申報、檢查、總結、驗收、鑒定和報獎。管理充當的只是“傳話筒”的作用。例如在組織項目申報和成果評獎過程中,科研管理人員多數情況僅僅是將申報信息轉發給課題組,然后就被動的等待科技人員申報。申報信息的來源也主要是上級科研主管部門和科研項目來源部門的紅頭文件,由于文件傳遞途中的時間消耗,往往科技人員接到申報通知時,距離申報截止已為時不多。科技人員要在短時間內依據申報指南的要求,完成選題、科研設計、標書撰寫、成稿打印裝訂等一系列工作,不僅科研設計的嚴謹性、標書撰寫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也為后續管理工作埋下了不少隱患。對于收上來的申報材料也基本采取放任態度,并未在標書格式、研究選題、人員組成、科研協作、發揮院所科研優勢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宏觀調控,造成科研人員各自為營,盲目申報,呈現出面廣、力弱的局面,影響了課題質量。
2.科研管理憑經驗,專業化程度不高
科研資料整理歸檔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個難點,也是常規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視的薄弱環節。隨著科研課題來源渠道的多樣化和課題數量的不斷增多,歸檔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科研資料收集不全、立卷不規范、歸檔流程不清是科研資料歸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3. 不重視科研立項的中期管理和成果轉化
部分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工作定位存在偏差,對開展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科研是院所的“面子工程”,對科研項目申報和成果評獎表現積極,對立項項目的過程管理和成果轉化不夠重視,使科研立項課題的研究進度和成果質量受到了影響,只能發表幾篇論文草草結題,對科研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三、公益型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建議
1.建立科研信息服務系統
科研管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通過各種渠道掌握科研動態信息,為院所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及時準確的科研信息。例如,堅持每日登陸各級各類科研主管部門科研網頁,申請加入各級科研主管部門科研管理QQ群等,這些方式往往比紅頭文件更能迅速掌握科研信息,能夠最大限度地為院所組織工作爭取時間。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員要善于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科研人員服務。例如利用院所QQ群、飛信群組等及時公布和更新項目申報信息、科研政策以及國內外科研動態等信息;便于管理人員與科研人員之間、科研人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將搜集到的科研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遞給科研人員,最大限度地發揮科研信息的作用。
2.加快科研管理專業化,規范管理過程
科研管理工作對象是科學研究活動,整個管理活動具有較強的業務性和技術性,要想將科研管理工作做精做細,科研管理人員必須熟悉科技發展規律以及各項科技管理規章制度,具有一定科研工作經歷,掌握扎實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方法,按照管理工作規范開展工作。科研管理的專業化必須通過科研管理人員的專業化建設來實現,院所科研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必須在制度上予以規范,建立科研管理人員培養機制,鼓勵支持管理人員參加各類教育培訓,特別是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指導實際工作的培訓和會議,不僅能夠直接指導其開展實際工作,而且也可以在此期間加強與兄弟院校之間的溝通交流。
3.常規工作要提前計劃,及早動手
常規的科研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客觀規律,科研管理人員要善于總結經驗,找出更有效的科研管理辦法。比如,在科研項目申報管理中,各級各類科研項目的申報時間、中期檢查、結題時間與要求;科研成果管理中,成果申報條件、鑒定和評審程序、申報時間等,均屬于科研管理中的常規工作,有很強的環節時間性,且每年的情況大同小異,科研管理人員完全可以依據往年申報情況,總結申報工作流程,做到提前計劃,提前組織。
4.積極開拓各種科研立項渠道,創造條件
一方面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的聯系,積極申請縱向課題和經費,努力提高縱向課題比例,使院所科學研究從層次上和水平上都上一個新臺階:另一方面通過加強橫向聯系,與企業科技部門的聯系,發展企業與院所的橫向合作,捕捉信息,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走彎路和重復研究,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我們的優勢項目、優勢資源,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溝通協作,形成統一科研整體。生物所有4位青年科技人員參加院“三創”大賽,賽前支部組織了一場報告會,會上大家幫助提了很多修改意見,4份報告的PPT都做了全面修改,有的報告題目都做了修改。4份報告最終都獲得院“三創”大賽獎項。這4個獎項均作為院青年創新基金項目立項。有1人入選“福建青年拔尖創新人才”,并榮獲院首批“青年科技英才百人計劃”。endprint
5.提高管理人員自身素質
調動科研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對科研管理人員的培養,以適應現代管理的需要,鼓勵管理人員不斷學習科學管理方法及相關的管理知識。廣泛涉獵多學科領域,熟練掌握現代化信息網絡技術,在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的同時,主動加強與上級科研業務主管部門的聯系,擴大信息來源的渠道,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加強與其他科研院所、企業的聯系。合作交流,取長補短。
6.強化專利意識,重視知識產權管理
6.1科研項目成果是智慧勞動的結晶,是寶貴財富,若不加以轉化應用就會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科技成果管理不能僅停留在成果鑒定、評獎上。要重視轉化應用。轉化應用離不開知識產權,所以要在管理中重視知識產權管理。使知識產權管理介入項目成果管理全過程。通過廣泛宣傳進一步提高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的科技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引導他們注重知識產權開發、專利實施和成果轉化。以專利保護和合同管理為重點,逐步對知識產權進行規范,實現專利申請保護等工作與科研活動的有機結合;
6.2成果評價是成果管理的內容之一。為促進科技創新。更要鼓勵科技成果通過市場競爭、企業生產實踐、取得專利權等多種方式得以認可評價;不能僅僅停留在規定每年發表論文、課題、經費數量等方面;尊重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使科技評價不僅關注直接的、近期的和顯性的價值,更要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形態;
6.3科技活動長期實踐表明,科研工作的意愿和動力主要來自知識產權激勵。在知識產權制度的激勵下,就會由“要我創造”變為“我要創造”,形成創新的動力。因此,在科研管理中要引入并完善知識產權管理,為科研工作提供持久的動力。
四、推動制度建設,加強科學管理
生物所倡導“管理制度化、辦事公開化、議事規程化、決策民主化、開發規范化和資源共享”的基本原則,本著客觀、求實的精神,公平、公開辦事。
1.堅持所務公開制度
所重大計劃和決策出臺前,都經過全體職工大會的討論通過,如干部職工崗位聘任方案,經職代會代表討論通過后才公布實施。對職工最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公開,如所擬進行科研基地建設等重大問題決策都在適當的會議上公開、所提撥中層干部進行了公示,崗位聘任、職稱晉升、所考核優秀人員和困難職工補助都進行了公開,進一步體現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原則。
2.采用學科帶頭人負責制
采取集中式管理輔以研究小組為基本研究單元的組織模式,績效考評以學科組為整體進行考評,把科研任務細分,具體化,落實到個人,建立目標責任制,科研任務完成情況直接與績效掛鉤。
3.擴大對外交流,建立專家委員會
聘請知名專家擔任顧問,引進客座研究人員合作開展研究工作,加快學科的建設,擴大研究團隊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抓好所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2014年選派73人次參加省內外舉辦的植物分子育種、植物病理、應用微生物、水產等學術會議,選派4人赴瑞典、美國開展合作研究,及時了解各研究領域新動態。同時組織科技人員參加院級學術報告會3場,舉辦所級學術報告會9場,有29位科技人員作了學術報告,舉辦“讀書豐富人生,知識創造價值”讀書報告會1場,有12位科技人員作了精彩的讀書報告,每個研究團隊還不定期進行進展報告、讀書報告會等學術交流,學術氛圍濃厚。通過每月舉辦一次的學術交流,促進了全所職工科研能力的提高。年終將全年生物所學術報告幻燈片打印并刻錄光盤存檔。
4.堅持安全責任制,注重科研安全
三年來,順利通過了農業部農業生物安全執法檢查小組對海南藤橋基地、福州吳鳳基地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檢查,并經受了歐盟的考察。根據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法”制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轉基因水稻研發的安全管理制度,規范了轉基因水稻的移栽、種植、收獲物處理和紙質檔案管理等。進一步推進實驗室管理規范化,對新進入實驗室的碩士生進行了實驗室制度、安全、試驗操作規則及技能的崗前系統培訓。定期檢查滅火器械,更換、添置滅火器藥粉,經常性地檢查配電箱、電線線路、水管等,防止電線老化、水管泄漏,保證研究工作的安全運轉。
5.扎實推進崗位設置管理工作
2017年,依據農科院崗位設置管理的“一個辦法、三個細則”,深入扎實推進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完成了研究所內各級專業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的第三輪評聘工作。
6.認真制定所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省、院實施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的文件精神,我所制定了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實施方案招聘博士、碩士。
7.重新修訂非在編人員管理辦法,體現《勞動合同法》精神
2017年根據國家、省及院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所實際,對已執行6年的《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編制外聘用人員薪酬管理辦法(暫行)》重新修訂,參照事業單位工資體系進行適當調整,體現《勞動合同法》精神。14位非在編人員從2017年4月起上調工資,認真履行符合國家法律政策的聘用合同,既保護非在編人員的權益,又穩定了一支可有力支撐本所科學研究的技術隊伍。
參考文獻
[1]藍蔚青,孫曉紅,曹劍敏.高校二級學院科研秘書管理方法工作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0(4).
[2]杜學亮.高校科研管理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管理觀察,2009(13).
[3J黃麗萍.淺論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人員的能力與素質[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2).
[4]張珍珍.高職院校科研管理工作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013(32).
[5]楊鴻劍,鄭麗杰.科研管理工作體會和認識[J].新疆石油科技,2011(2).
[6]蘇艷,黃云超,許玉玲,周雪梅.新形勢下腫瘤專科醫院科研管理工作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09(21).
[7]高書敏.醫院科研管理工作體會[J].丹東醫藥,20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