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南湘
摘 要 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綠色施工的職業教育教學以及推廣應用將成為社會的必然選擇。本文分析產教融合職業教育的意義,對產教深度融合綠色施工職業教育的現狀及前景進行了剖析,開展綠色施工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和實踐,有效地促進了校企深度合作,為推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制度的改革和創新發揮了較重要作用。
關鍵詞 綠色施工 職業教育 產教融合 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國家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要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充分發揮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這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明確了方向。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建筑業人才培養也創造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以綠色施工為切入點進行校企產教深度融合開展教學科研以及生產實踐,是建設類職業院校認真踐行教育部要求“職業教育要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有效開展實踐性教學”的創新路子。
1產教融合職業教育的意義
產教深度融合是行業企業與職業教育教學、科研、生產實踐的全過程深度融合和發展,其作用在于:提高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促進職業教育健康發展;促進行業企業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并提高企業的經濟社會效益。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首先,高職院校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加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理論研究工作。第二,人才培養模式能使學生具有適應崗位變化的核心能力,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第三,企業深層次參與教學特別是實踐性教學體現高職教育的特色。最后,要使學生零距離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生產技能、職業素養、責任意識。
2產教深度融合綠色施工職業教育的現狀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設中,在保證質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管理與技術進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并實現“四節一環保” 的施工活動。當前建筑類職業院校與建筑施工企業開展產教融合的熱情還不夠高、動力還不夠足。綠色施工的研究、高校綠色施工課堂教學和校企綠色施工推進實踐剛剛起步,僅局限于局部地區開展,開展綠色施工、實現建筑業可持續性還存在發展的瓶頸.要真正建立校企產教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建筑企業和高校的“有利可圖”,把“合作雙贏”作為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的價值追求。
3綠色施工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模式的探索—以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3.1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滲透融合
廣西大業建設集團是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校企合作理事會單位,校企雙方共同:開辦建筑施工訂單班,建設綠色施工網站鼓勵學生瀏覽綠色施工相關網站時時關注綠色施工信息、聘請行業企業人員進課堂做講座把企業的綠色施工管理理念引入校園、舉辦綠色施工知識競賽、召開學生座談會、出版綠色施工專刊、學生和教師深入企業綠色施工項目現場參觀實習、實訓、布置綠色施工氛圍的教室和校內實訓場所等,使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互滲透與融合,讓建筑施工訂單班的學生堅定上訂單班、做綠色施工建筑人的信心和決心。
3.2組建“雙師制”專兼結合教學團隊
“雙師制”專兼結合教學團隊是職業院校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與校企合作理事會成員企業組建跨專業、跨學科的教學團隊,團隊成員了解建筑專業新技術、行業發展現狀,追蹤綠色建筑和綠色施工技術前沿,在教學工作中引入綠色施工理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來自學校的專業教師、實訓教師通過深入建筑施工企業,了解綠色施工的要求,熟悉開展綠色施工最新的設備、技術和工藝,參與綠色建筑建設,對綠色施工技術發展動態實時把握,實現教學內容與綠色施工需求零對接。來自行業的專家和建筑施工企業的工程師通過深入校園,了解校園文化,熟悉校園的實訓設備、了解學生情況,對學生學習能力能準確定位,授課更有針對性。
3.3企業深度參與人才的培養
(1)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及教學內容的改革,開展課堂、實踐教學及崗位能力培養。由建筑施工企業和職業學院共同承擔培養人才的任務,校企共同制訂建筑施工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圍繞綠色施工技術要求確定學生應具有的素質和技能。課程設置服務于學生專業的需求及今后的工作崗位需求。教學內容融入工作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標準和職業能力、引入綠色施工項目的各種環節進課堂,利用企業綠色施工豐富資源開展學生教學。校內專業教師、實訓教師側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講授及實訓課程的引領,建筑企業的行業專家、工程師則側重于綠色施工技能、崗位素養及管理能力培養。
(2)企業共同參與校本教材的編寫。校本教材是本學校教學思想與本專業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本校老師特有的教學方法與經驗的結晶,是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筑施工企業可與建筑職業院校編訂綠色施工教學的校本教材,教材編訂以工作為導向,采用“教、學、做”一體化及“真題實做” 情景模式,融入崗位能力、創新意識、職業素養的培養。教材內容要增加適應綠色施工的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內容,如針對綠色施工要求可以編寫《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技術》、《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安全文明施工環境保護》、《綠色施工案例分析》、《綠色施工現場管理》等校本教材。
(3)企業結合市場需求開設專題講座。建筑施工企業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除了擔任部分專業課和實踐課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根據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進入校園定期開設專題講座,讓學生隨時了解行業需求和企業的發展狀況、實際生產及技術革新。如廣西大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領導及公司所屬管理經營部、材料供應部、安全技術部等部門的工程師,根據當前國家和地區綠色施工發展的最新要求,定期進校園進課堂將各自負責及涉及綠色施工的材料、設備、工藝、技術等相關知識講授給學生,激發了學生學習綠色施工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崗位職業能力,提升了學生零距離就業上崗的適應性。
(4)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學生感受到了來自社會的有別于學校的不同方式的激勵,讓學生獲得強烈的榮譽感和企業歸屬感。廣西大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建筑施工訂單班設立年度獎學金,為那些熱愛所學專業、成績優異、具有良好職業態度,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并取得一定成績的同學頒發獎學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投身建筑施工事業的熱情,進一步鼓勵訂單班同學努力學習知識,鍛煉各方面能力,豐富實踐經驗,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優異的學習成績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來回報社會。
3.4開展校企綠色施工新技術研究及轉化應用合作
綠色施工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過程是培養職業院校師生和建筑企業技術人員高效應用專業知識處理和解決綠色施工熱點難點問題綜合能力的過程,更是進行校企深度融合,開展校企產學研合作,創造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過程。如廣西華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與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成立聯合團隊把破解工程建設一線綠色施工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開展校企綠色施工新技術研究及轉化應用的主要研究應用領域。
鋼渣是一種煉鋼工業中產生的廢渣。目前我國約有70%的鋼渣處于堆存和填埋狀態,造成環境污染并占用了大量土地資源,如何將鋼渣替代部分砂石集料有效地應用到路面工程建設中去,一直是道路工程綠色施工中的棘手難題。
廣西華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防城港市鋼鐵基地產業園配套道路工程及防城港市中心區“三橫二縱”路網工程等項目,路面基層設計均為水泥穩定碎石基層。該公司與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校企合作,成立了校企QC攻關小組,在該道路工程項目施工中創新出一種利用鋼渣代替砂石材料的綠色施工新技術,以解決目前遇到的市場砂石材料的短缺、開山采石帶來環境影響,施工成本過高等問題。該技術踐行了 “四節一環保” 綠色施工理念,有效保證了施工質量,減少運營維護成本,對工程建設保質量、增效益、倡導綠色施工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QC小組活動成果獲得了2017廣西工程建設優秀QC小組成果一等獎,該成果也在其他有關項目施工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具有較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
4結語
綠色施工的產教融合職業教育以及推廣應用是系統工程,需要政府、行業協會、高校、建筑企業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參與,樹立綠色施工意識,建立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標準體系,開展產教深度融合綠色施工技術和管理的創新研究,將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綠色施工落到實處,利于環境保護和資源的高效利用,應成為建筑業實踐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期任務。以綠色施工為切入點進行校企產教深度融合開展教學、科研、生產實踐、成果轉化應用。必將達到提升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和企業技術管理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現代生產力轉化,最終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基金項目:2016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基于綠色施工的校企產教深度融合新模式研究與實踐》(GXGZJG2016B029)。
參考文獻
[1] 姚治國,周貴斌.綠色施工在推動建筑業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NO.1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綠色施工導則[S].2007.
[3] 車明朝.貫徹全國職教工作會議精神 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4):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