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出臺,德育教育成為了教學目標中的重點。初中教育是基礎階段,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關鍵階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問題,是影響學生的關鍵,為了全面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本文重點研究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強化策略
一、引言
德育工作是教育之本,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德育工作涉及學生的知識、情感、行為等方面。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起到主要作用,要加強師生之間交流,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明確學生主體地位,就要選擇具有實效性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現狀
1.管理理念存在問題
許多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依然采取說教的傳統方式,這種硬性的方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不僅無法達到溝通、教育的目的,反而會使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更加疏遠。
2.德育理論水平不高
由于班主任沒有足夠的德育理論基礎,導致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從學生實際性格特點出發,沒有深入研究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學生由于家庭背景、性格、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會使學生擁有不同的個性,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3.德育工作鉆研不夠
許多班主任的思想還停留在應試上,僅僅重視學生的成績,把注意力投放在學生成績的優劣中,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與不良行為表現沒有足夠的重視,仍然把教師的工作定義為教學生考高分,沒有意識到班主任所承擔的育人職責,沒有把德育當成一門學科,對德育工作的鉆研不夠[1]。
4.德育教育缺乏創新性
許多初中班主任對于德育工作沒有創新精神,德育本來就很枯燥,學生會越來越沒興趣,長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即使開展了德育教育課外活動,班主任并沒有培養學生對德育的重視性,導致許多學生離開課堂后,失去了自覺性,不主動積極的了解德育知識。
二、強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措施
1.轉變思想,秉承“以人為本”的觀念
時代在進步,基礎教育的體系也在不斷改善,班主任的觀念轉變是提高德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德育工作相結合,突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德育工作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發展。教師還要從內心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
教師應該秉承“以人為本”的思想,平等的看待每一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加強對每一個學生的愛護,不能因為成績優劣,區別對待學生,對成績差的學生不要存在歧視。教師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有利于開展德育工作;教師在德育工作中切勿對學生隨意命令,這樣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學生也不會認真完成教師所要求的任務。應該用一種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學生對教師工作提出意見,對于合理的部分教師要虛心接納,勇于改正;教師還要與學生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為學生考慮,學生在感覺到被尊重的同時,也會對教師敞開心扉。
2.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專業性
班主任一定要具有積極的思想,有高度的事業心與責任感,正確的法制觀念與強烈的紀律性,只有這樣,教師為學生樹立典范,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才能培養出有理想、有本事、有成就、有形象的“四有”人才。
提高德育工作的專業性是改進德育教育現狀的重要對策。中國的基礎教育進入改革階段,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是重點,加強德育工作是核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班主任的專業化程度決定德育教育的成敗,只有提高班主任的自身理論水平,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培訓,加強德育理論的學習,舉辦講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傳播者,要切實履行教師的職責。因此,必須加強班主任的德育理論知識,樹立良好的德育工作者形象。教師在工作之余,還要學習最新的德育知識理論,廣泛涉獵心理學、教育學等書籍。增長的知識有利于教師從更深層次把握學生的思想變化,從而順利的開展德育工作。
3.建設班級文化
德育工作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從各個方面突破德育教育難點,因此,班級文化就是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班級文化根據班級環境布置,構造學習德育的外部環境,體現班級的精神風貌。在班級中懸掛名人的名言,畫像,陶冶學生的情操,樹立文明向上的精神。
塑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對學生德育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利益觀,使學生在思想上抵御個人主義;也要將傳統文化學習納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在汲取傳統文化的同時,獲得道德的熏陶;最后班主任要重視班級價值導向的建立,樹立德、智、體、美、勞的學習榜樣,形成精神引導,提高學生道德感[2]。
4.創新德育教育方式
在與學生溝通之前,班主任確定談話內容與目的,選擇合適的時機與場合。用平等的姿態與學生交流,使學生擺脫約束。班主任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
自主管理法是班主任建立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使學生擁有選舉權、決策權、監督權,讓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學生在班級的自主管理中需要處理好人際關系,不斷糾正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開展德育工作。作為班主任,要讓學生有主人翁的想法,使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德育工作具有社會性,它是靠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完成。班主任要主動與家長溝通,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系統的德育體系。一方面要定期與家長溝通,使家長了解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性格制定家庭德育任務;另一方面,增加社會實踐環節,社會的加速轉型為學生德育教育帶來了挑戰。因此班主任要經常組織學生出去見習、實習、在街上進行義務大掃除,鍛煉學生能力,提高學生道德素質。班主任要使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提高綜合素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只有轉變思想,秉承“以人為本”的觀念、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專業性、建設班級文化、創新德育教育方式,才能加強學生整體道德水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為我國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金艷茜.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9):177.
[2]賀藝.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1):320.
作者簡介:
伍秀清(1976.7~),女,廣東臺山人,本科,中學化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主任德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