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禎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逐步推行的過程中,雙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更明確的要求。即雙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勤動手善思考的學習習慣。為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高中數學教師應適當引入實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高中數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高中數學;雙語教學;實驗教學
數學是雙語教學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于高中特殊學習階段來說,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提高雙語教學高中數學教學活動質量與效率,教師可采用自己善于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數學實驗的產生,主要是為獲得某種理念,檢驗教學猜想,解決教學問題,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與思想發展脈絡,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數學實驗教學模式,可充分體現出教學實踐的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一、實驗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雙語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師將實驗引入課堂中,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意義。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項事物產生濃厚興趣的后,就會產生力求掌握知識的理智感,集中其注意力,繼而積極參與到期間。整個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的狀態。這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如,教師講解概率這一章節知識內容的時候,教材中引入的實驗室拋擲硬幣。針對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不少高中數學教師僅僅簡單的敘述一遍,或放幾張ppt。事實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拋擲硬幣,或引入計算機拋擲硬幣的實驗,激發學生對概率知識的興趣,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快速掌握概率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師利用實驗進行教學,可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且反作用于生活。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產生內在的聯系,促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習的知識內容應用于實際生活。
二、實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構建知識的能力
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己內心都有著自主探究的心理。在操作、觀察、討論交流、歸納猜想、分析整理,學生可利用實驗促使其進行探索與交流,體會到多元共存的思想,以此構建自己的數學知識系統,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并經過實驗論證后,應用數學知識,促使整個學習周期能夠從量發展到質變。利用實驗教學,可促使數學知識更有層次,并產生良性循環發展。教師應認識到,教材中的例題、練習與習題均經過數學化與邏輯化,且都有答案,已知什么、求證什么都非常清楚,答案可經過論證后獲得。數學來源于生活,經過實驗論證,就可促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但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并不是先知的,需要學生具備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方法與思維能力。而學生經過實驗操作后,就能夠認識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數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而這對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可以說,教師各方面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期待被認可和欣賞[2]。因而,教師應注意教學方式服務學生,并注意為學生創造開放性、面向實際、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以此促使學生從單一的知識接收中掌握多種學習方式。如通過實驗教學,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數學實驗是探究的過程。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活動實驗,組織交流,歸納猜想,就能夠發揮良好的效果。實驗的操作、信息搜集等,有效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四、結語
雙語教學環境中,高中數學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在其中所具備的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將數學實驗引入到教學中。通過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實驗教學應當具備的效用。
參考文獻
[1] 楊文才.淺談數學實驗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13(98):789-790.
[2] 王煜,尕藏才讓. 藏漢雙語教學的高中生數列認知水平調查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科版),2016,32(1):6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