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莉+汪婭蓓+任海平
摘要:蒙臺梭利教育思想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為現當代的教育發展奠定了相當堅實的基礎,解決了如何教的問題,為以后教學理論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學習和了解蒙臺梭利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觀念,可以進一步豐富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制定出符合兒童發展的教育思維模式。
關鍵詞:蒙臺梭利 自然教育 自由教育 兒童天性
一、蒙臺梭利的自然教育觀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以人類為媒介,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兒童融入大自然,通過系統的手段,實現兒童對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編織,形成社會生活有效邏輯思維的教育過程。”[1] 古今中外,自然教育思想融合在各國各大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中,表現在他們的著作中。在中國古代,自然思想可見于道家著作中,例如《老子》一書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說法。我們可以從道家的思想中總結出道家所提倡的教育觀念,那么這個觀念在本質上便是自然教育的表現。西方思想家盧梭在《愛彌爾》著作中通過對封建專制教育的批判,折射出對當時社會教育的思考。他主張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按照造物主(自然)的意愿,實施科學的教育措施;尊重自然,釋放兒童的自然天性,在自然中成長,在生活中進步。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教育觀,即以兒童為中心,不以成人的觀點強加與幼兒,發掘幼兒的內在潛力,以幼兒的自然本性為支撐發展幼兒的性格。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自出生就有一種不可受人剝奪的“內在生命力”,這種“內在生命力”是大自然賦予給每個兒童的權利。教師和家長在后天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干預這種權利的行使,更不可剝奪。只需要為這種生命力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兒童在自然、自由、安全、溫馨、有學習性的環境中成長進步。
二、蒙臺梭利的自由教育觀
蒙臺梭利的自由是科學與哲學的斗爭的矛盾產物。他在提出兒童自由教育思想觀念的同時,也提出了相對應的紀律的觀念。在蒙臺梭利的自由觀中,兒童的天性是允許自由發展的,但是也要有一定的約束性行為——紀律。
可見,自由教育強調的不僅僅是使人成為人,更是使人成為全面發展不受束縛的人,即更加強調人在受到教育之后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傾向于人的社會性。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由,必須要做正確的、符合普遍道德規范的事。為了幫助幼兒獲得真正的自由,必須有一定的規則來支撐。一個事物都有兩方面的對立,而自由與紀律正是兒童發展良好行為不可或缺的兩部分。例如:兒童喜歡接觸自然,樂于在草叢中、在樹叢中奔跑,捉迷藏,進行游戲。如果兒童在無意識中到幼兒園的草坪上亂踩亂踏,在種植的樹木上攀爬,這就就違背了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教師應該及時提醒,盡早糾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職責是教孩子了解社會生活中的規則,以此幫助兒童了解自由在社會生活中的有限性和相對性。
三、蒙臺梭利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關系
教育形式存在的意義是使教育受教育者在被教育的過程中,通過釋放內在個性生命力獲得高度自由的精神慰藉,實現存在于人世的個體價值。自由教育是自然教育的前提條件,自然教育為自由教育提供內在持續的動力,只有積極主動地將兩者結合起來。在自然教育中,觀察兒童的自由發展行為,才能夠發現、總結兒童的心理特點,并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
四、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給予兒童教育的啟示
注重個體差異性,尊重兒童個體發展權利,使兒童形成獨立的、完整的人格。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更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樣的兒童。兒童自出生便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成長不能以任何事或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性,給予兒童一種“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的自豪感、安全感,使兒童在成長的道路上,更積極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也給兒童一個機會,在自然體驗中,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進一步拓寬兒童的成長之路。
可以說,尊重兒童是解放兒童,更是解放教師和父母。兒童在被尊重的同時,被給予了更多的自主權利。教師對兒童的教育變得更加有矢放的,既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又為兒童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教師的教育行為既高效又有效,既科學又可以促進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父母對兒童的尊重,不僅促進了兒童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促進家長自身心理狀態的改變。是一種“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的家庭互動模式,這種模式平等、民主、和諧、健康,有利于提高家庭人員素質和家庭生活品質。
兒童在每一個關鍵時期都有一種“不可侵犯”的自我意識,對周圍的事物采取一種“一律嘗試”的策略。時常提出一些看似“霸道”的要求,其實試著給予兒童“試一試”的權利,順從兒童的心理需求,會使兒童形成一種自主之外的責任感。比如:在兩歲時,兒童喜歡拿鋒利的刀玩耍是很危險的,但是兒童又非常想嘗試。這時家長就可以拿刀多切些肉類和蔬菜顯示刀鋒利性,并讓兒童自己嘗試拿刀切肉的可怕。同時,家長在日常中多提醒兒童,兒童自然就會意識到刀是不能亂玩兒的。
成人給予兒童嘗試的權利,兒童才能合適的使用這種自由的權利。
參考文獻:
[1]丁思洋.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的啟示[D].西南大學,2012.
[2]宮盛花.兒童內在自然教育芻議[J].教育評論,2015,(10).
[3]馬鳳岐.“自由教育”涵義的演變[D].汕頭大學,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