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燕
摘 要:班級文化是一種風尚、一種傳統,一種行為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創建班級文化要做到凝聚一種精神,創建班級形象;激發一種興趣,打造學科文化;創設各種舞臺,展示青春風采;構建多元評價,促進內涵提升。
關鍵詞:農村中學;德育;班級文化;學生主體
中圖分類號:G631;G45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3-0009-01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多元化的經濟和思維方式給農村中學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多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量外來務工人員遷徙到常州。目前,坂上初級中學85%的學生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針對部分外來務工子弟家庭教育的缺失、蒼白單調、不和諧等情況,班主任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成才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凝聚一種精神,創建班級形象
坂上初級中學作為一所農村初中,處于名校的包圍之中,生源與辦學條件缺乏優勢。自2009年開始,學校提出“文化立校”的辦學方針,首先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在富有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學生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學習風氣。每年9月份開學,學校都要利用班主任沙龍下發《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并通過老班主任的經驗介紹、具體方案的解讀,及時對新班主任做好“創建培訓”。隨后,班主任帶領全班同學圍繞主題挖掘本班特色,通過班徽設計、班級精神和班級目標的提煉,營造勵志向上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與教師共謀劃、齊動手。班級文化的創建,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掘了學生的潛力,使學生在各類比賽中嶄露頭角;同時,學校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濃郁的競爭氛圍也激發了各班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見賢思齊的濃郁學風。
二、激發一種興趣,打造學科文化
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學校教師也在不斷地反思學科教育的價值,關注學生求知的內在動力,關注學生終身健康發展的教育理念。學校充分利用班主任的優勢,在班級中開展具有特色的學科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語文學科的班主任會努力在班級中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讓班級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聞到書香。班級“讀書角”放置班級圖書,定期進行班級間的“圖書漂流”;教室后方黑板下設置“優秀作業展區”,黑板報刊登學生各類作品;墻面定期更換學科輔導、學習方法、優秀學生作品等。期初制訂創建書香班級的計劃,學生個人自主制訂閱讀計劃,讀寫結合,通過多種渠道的展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期末全校舉行“采蜜成果展”,展覽上可將班級書香計劃、學生讀書計劃、師生讀書筆記、原創作品、獲獎證書等一一展示,以此評比書香班級。單調的教室變得充滿生機和文化氣息,很多班級的布置溢滿書香、獨具創意。
三、創設各種舞臺,展示青春風采
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學校創設十個主題月,由十位專任教師進行細致策劃,組織團隊在全校開展,將一味的說教變為多元的活動,將單一的班主任輔導變為“全員德育”。班主任都重視和學生密切相關的班級小舞臺,利用黑板報、主題班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改變全校“定題式”黑板報模式,讓黑板報成為宣傳班級的“班刊”。每月出兩期班刊,內容由班干部策劃、全班征稿作為宣傳本班的一個陣地。改變了班會由“班主任”主講的模式,由學生分組策劃、主持班會,全班共同參與。每周一節班會課,有的班級進行熱烈的辯論,有的班級開展精彩的演講,有的班級共同探討班級管理問題……校園中處處有舞臺,給予了每一個學生展示青春風采的機會。
四、構建多元評價,促進內涵提升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促進學生的發展,學校采用多元的評價標準和手段,建立多元的評價方式和體系,實行動態化的評價。學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分為兩個時段,新學年的第一學期主要著手教室環境的物質文化創建。兩個月后采取實地考察評比,學校領導及全體班主任、部分學生代表一同走進教室,聽班級形象代言人闡釋班級文化的內涵,切身感受班級文化氛圍和同學們的精神風貌。在此基礎上各年級評選出“特色班級”和“最佳班級形象展示獎”。第二學期再次利用國旗下講話、班級文化櫥窗展等方式營造氛圍,主題沙龍明確方向,激發師生在行為文化、制度文化上的完善、提升;在“勵志德育專題月”活動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時刻以最佳的行為表現來為自己的班級代言。學年末,根據班級文化墻面布置、校主題班會、班主任沙龍、主題月活動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選出年度優秀班集體。學校通過班級文化創建,系統地將班風、學風建設,上級部門的各類活動的深入開展,班主任工作的探討與交流,學校勵志德育活動有機地融合到一起。
五、結束語
班級文化是班級的一種風尚、一種傳統,一種行為方式,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班主任要圍繞主題挖掘本班特色,通過班徽設計、班級精神和班級目標的提煉,營造勵志向上的氛圍。要通過師生共同制定的班級制度文化,達到制度督行、嚴明紀律、學習有保障、思想自升華的目標,從而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搭建體驗平臺,提升學生素養,取得“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栩,張建霞.初中班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與反思[J].教學與管理,2015(15).
[2]曾泰.班班有特色:提升學校德育品質的重頭戲[J].中小學管理,2014(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