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福江
摘 要: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更是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啟蒙階段,這不僅是學習知識的啟蒙,更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學習習慣養成階段。小學所處的年紀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學生的模仿和學習能力也很強,但是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弱。因此,這個階段的老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盡量引導學生去學習有用的知識,并在這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學科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方面入手,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和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仍在持續,但是隨著新課標的出臺,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也就是數學學科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習慣,方法和習慣能夠左右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來說是一筆終身財富。因此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成績,還能夠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占據支配地位。關于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已經不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是就具體的策略而言,卻眾口不一,但主要還是要視學生情況、教學設施和教師教學方法而定。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如何使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簡要探究。
一、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為了讓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課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小學數學以基礎數學為主,每一課的內容都是在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有很強的關聯性,因此,學生只要在認真聽了前面的課程的前提之下,都能夠自行預習,預習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新課的時候能夠跟得上老師的節奏,對重點知識提前進行把握,這種方法對提高教學效率有很大幫助。例如在學習《克和千克的認識》的時候,學生可以采取實踐預習法,學生可以去超市尋找標有重量的商品來對比理論上的克和千克與實際物體的對應關系,還可以拿一些沒有稱重的商品進行預估其重量,然后再去稱重,以此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學會質量單位的換算,例如1千克=1000克等。
二、養成不懂就問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是初學者,很少有學生在學習新課程之后沒有疑問的,一般沒有任何疑問的人都是沒有自主性思維能力的人,無論是在講課過程中還是在完成作業時,學生只要有疑問,就說明學生在認真思考過后發現自己的知識死角,這個時候學生一定要及時尋求老師的幫助。這些知識死角不能堆積起來,長期不懂也不問的學習方式只會讓學生不懂的東西更多。數學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是相互關聯的,如果在學習基礎知識的時候基礎不牢,這對今后更難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將會更困難。因此培養學生不懂就問的習慣十分重要。
三、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解決數學難題和培養學生自主性思維能力的有效學習手段。合作學習的開展主要是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的建立,合作學習可以是在課上進行小組討論教學,也可以是在課下學生自由合作學習解決數學難題,合作學習能夠集中大家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是降低數學學習難度的好方法。
例如,在學習《圓錐體積》的時候,這是數學中關于圖形的學習,但是圓錐相對于其它的圖形來說學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很多學生都學不好。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再前去尋找生活的圓錐實物。在課堂上,學生們拿出了生日帽、漏斗等圓錐體物體,有的同學還親自動手做了一個圓錐體模型。這時老師可以借助實物道具進行直觀教學,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學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上的公式,去尋求其它的方法來求其體積。有的小組想出了往圓錐體物體里放米,然后再用正方體或者別的物體來進行測量,最終的得出結論;有的學生得出了圓柱體的體積實際上是等高等半徑的圓柱體的1/3,最終老師進行總結,圓錐的體積=1/3sh。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學生既能夠享受到探索知識的過程,又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養成總結學習的習慣
總結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也是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學生不管是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還會在做其它事情的時候都要有始有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般,但是沒有完美的結尾整個過程都是白費。因此,從小培養學生善于對數學知識進行總結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知識條理性、理論性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準確把握這些理論才能夠進行運用,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并不能表現得十全十美,那么這一地方是某些地方出了問題,這時候學生就要善于總結是哪些知識點出了問題,并做好標記,實時進行鉆研學習,這樣才能使數學基礎知識更加牢固。
數學主要以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問題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開展教學。在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勤做筆記的習慣,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有的時候還摻雜教材中沒有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起著輔助理解作用,例如在講《克和千克的的認識》的時候,教師會將“升”和“毫升”聯系起來教學,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水的1毫升=1立方厘米,質量是1克。這就將體積和質量單位聯系起來了,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若遇到這樣的題目時,解決起來就更容易了,例如:一個圓柱形杯子里裝1千克純凈水,現在要將其倒入五個小的圓柱形杯子中,請問小圓柱形杯子的體積是多少?
對于解答這類靈活性較強的應用題的時候,學生所做的那些筆記就成了解題的重要依據了。由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質量是1千克,那么1000÷5=200立方厘米,因此,小圓柱體杯子的體積是200立方厘米。此外學生在做練習題的時候,也要善于集合和整理錯題、類似題、典型例題,通過整理學生的易錯點能夠及時得到糾正。通過這種總結學習方式能夠有效縮短學生學習時間,并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這種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都有著積極的影響。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生在這一階段所要學習的內容并不是很難,但是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尤其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黃飛.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J].學周刊,2013(9):62-63.
[2]劉絨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