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摘要】目的:探討康復護理措施并分析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放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放療患者98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9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討論:康復干預應用乳腺癌放療患者,提高患者有效生存質量,改善其不良心理以及生理因素。但干預結束后的延續效應不明確。
【關鍵詞】乳腺癌放療;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6.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8-184-01
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且趨于年輕化。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在乳腺癌的治療上也有了極大的突破,這也使得該病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極大的提升,目前該病治療的方法包括:手術、放化療以及內分泌等中醫治療[1]。據相關文獻報道康復護理干預能夠緩解乳腺癌放療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康復與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干預有著直接性關系[2]。本研究對98例乳腺癌放療患者給予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干預進行深入研究,且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乳腺癌放療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已取得我院倫理委員以及患者與家屬的同意書,所有患者中已婚68例,未婚30例;有過生育史患者72例,未生育患者26例。患者年齡(27~58)歲,平均年齡(42.1±0.4)歲。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進行干預,具體內容為:首先通過對患者心理、生理年齡以及社會文化背景進行評估,將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制定出來。
心理教育:乳腺癌患者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情緒,會對其生活質量及治療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做好相應的心理疏導,在護理時可請痊愈的患者獻身說法,從而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引導患者家屬配合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分散患者注意力,指導其看電視、打牌、下棋以及聽音樂等,來調整患者情緒。
康復護理: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即進入康復階段,在此患者可能會遇到一些康復問題,如手臂的功能鍛煉、放射性皮炎護理、淋巴水腫、身形恢復等。進行以下幾項功能鍛煉:梳頭、爬墻、轉繩運動。可使上肢及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逐漸恢復正常。此外,患者還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舉、物體的各種負重鍛煉,以增強患側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放射野保持皮膚的清潔、干燥,預防感染。充分暴露放射野皮膚,避免機械性刺激,穿寬松的純棉內衣,無領或低領。放射野皮膚可用生理鹽水清洗,禁用堿性肥皂搓洗,不可用酒精、等對皮膚有刺激的藥物。局部可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外用,外貼美皮康。密切觀察放射野皮膚恢復,能有效預防腫瘤患者放療時皮膚損傷。
腫瘤及放療知識教育:對乳腺癌病因、癥狀、治療方法、乳房重建等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使得患者能夠深入了解乳腺癌疾病;護理人員應積極教會患者怎樣自我檢查、如何鍛煉、以及如何保護好患側手臂;將放療前相關檢查及目的向患者解釋清楚,使得患者正確認識放療,建立治療的信心,從而積極配合治療。
飲食指導:將相關營養飲食知識告知給患者及家屬,引導患者將不良飲食習慣改正,建議患者以高維生素、高蛋白以及清淡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針對胃腸道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應指導其多攝入半流質飲食。若患者放療時出現血象下降,應及時告訴患者多攝入補氣養血的食物,包括黃芪烏雞湯、棗米粥以及補髓湯等。增強患者的體力,營養補充,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減少患者的感知的癥狀及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良好健康向往,從而改善其生命質量。
出院指導:告知患者30天內必須將照射野皮膚保護好,同時定期對健側乳房以及腋窩淋巴進行自檢,如出現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QOL各項指標記分方法測定),即包括乳腺癌疾病及治療時造成的不良反應有關的體征以及臨床癥狀、患者精神以及心理的狀態、患者日常生活的情況以及患者社會與家庭的情況等。
1.4 療效評價[3]:QOL測定項目共為12項, 每項1~5分, 總分6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存質量越高。QOL評分42分為好;QOL評分22分~41為中;QOL評分21分以下為差。
1.5 統計學方法:將研究所得數據錄入SPSS19.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并以(%)表示,若(P<0.05),則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目前人們對癌癥均缺乏正確的認識,通常患者都會把癌癥與死亡聯系起來,因此患者一經確診為癌癥則會出現緊張、憂郁、焦慮以及恐懼等不良心理,對患者的治療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據相關研究表明,康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必須遵循五個步驟,即評估、診斷、計劃、實施以及評價。據相關研究表明,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后生存期均可延長,如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生存質量[4]。本研究認為,針對乳腺癌放療患者根據其文化程度、社會地位年齡等不同心理狀態,給予不同形式以及方法的健康教育,同時實施正確的心理護理,連同人文關懷的理念,可有效使得患者建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配合手術治療以及術后康復,從而極早恢復健康狀態。endprint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患者對比差異顯著。由此可見,通過對患者心理康復教育進行護理,可有效穩定患者情緒,使得學會對自我不良情緒進行有效的調節,從而積極建立戰勝病魔的勇氣。據相關研究表明,將腫瘤相關知識及放療知識仔細的講解給患者,可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患者功能的康復,同時使得并發癥以及放療時出現的不良反應給患者帶來的精神及身體壓力進一步減輕,從而降低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癌癥的恐懼程度,使得正確認識癌癥并非不治之癥,如積極接受正確的且系統性的綜合治療以及護理,治愈的機率是非常大的[5]。有研究指出,對患者營養飲食進行科學合理的指導,將其不良飲食習慣改正,幫助患者搭配合理飲食,保證攝入的營養充足,可提高患者機體的抵抗能力,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6]。本研究認為,康復護理干預乳腺癌放療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科學且有效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可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焦慮、恐懼以及緊張的不良情緒,從而使得上消化道的急性放射反應程度降低,最終促使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增加治療的有效率。
綜上所述,康復干預應用乳腺癌放療患者,但干預結束后的延續效應不明確。康復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放療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進行心理疏導,可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并提高其生活質量,因此值得臨床廣泛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雪蓮,孟強,戴紅芳等.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3):111-112.
[2] 杜曉燕.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作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11):22-23.
[3] 梁建博,龔海英,李葉琴等.乳腺癌術后放療患者的個體化健康教育[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9):135-136.
[4] 朱麗,牛麗英,劉寧等.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焦慮狀態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34):244-245.
[5] 殷淑芳,孟愛鳳.乳腺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江蘇醫藥,2013,39(9):1113-1114.
[6] 毛梅桂,朱莉,陸靜等.乳腺癌術后放療27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53-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