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邵洪
摘 要:自主學習是《高中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作為高中教師,要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要,積極主動地完善自我,做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合作人,積極采用各種策略,從轉變教學方式做起,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預習,自主解疑,自主發展,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就一定能實現。
關鍵詞:自主學習;預習;解疑;發展;引導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的自主學習,主要是指通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學習主人的地位,從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
一、轉變教學方式
高中數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講授、學生學習、課堂或課后練習,這種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突出了教師的“講”,教師一味地講解,生怕學生不理解,而忽視了學生的“學”,壓抑了學生學習的個性,學生學習方式是被動式、機械式地接受學習。這種重“教”不重“學”的方式與新課程倡導的理念背道而馳。因此,教師要主動改變落后的教學方式,將傳統的“講、學、練”轉變為“學、講、練”,主動適應新課程發展的需要。
“學、講、練”教學方式,最主要的特點是把學生的“學”放在教學的首位,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把教師的“講”放在第二位,教師的“講”表現在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引導學生合作交流。一言以蔽之,即教師要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讓學生能主動起來,發揮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使學生對數學想學、會學、善學。
二、學會自主預習
自主學習從預習開始,預習的好處在于通過課前的預習,使學生對新課內容有大致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構,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不能理解,因此,教學時,學生的學習就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對于預習時不能理解的疑難問題就會多留個心眼。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學習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主動聽講和探討疑難問題。
我經常利用導學案讓學生提前做好預習工作。導學案是對新課主要內容的詳細介紹,其中有預習任務或問題、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學習方法,等等。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進行預習,使其帶著任務學習,帶著目的學習,學習的針對性更強。
三、學會自主解疑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古人的這兩句話意思是學習來源于思考,思考來源于疑惑,解決小的疑惑會引發小的進步,解決大的疑惑會引發大的進步。而學生的學習則是從問題開始的,從質疑開始的,從疑惑開始的,這就需要教師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答疑解難,鼓勵學生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方法,從而獲得更大的學習空間。
四、學會自主發展
學生通過自主解疑后,往往會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如何對學習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這也是自主學習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需要師生共同來完成。學生要學會自我總結、歸納、評價、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環節中有可能會發現新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獲取新的知識,獲得新的發展。
五、適度的指導
教學是師生雙邊的互動過程,自主學習也不單單是學生個人的事,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在學生時學習處于“十字路口”時,需要教師的適度指導,使學生重新回到正確的學習道路上。自主學習,不僅重視預習效果,重視學習的過程,還要重視學習評價;自主學習,不僅體現在主動學習,發現哪些方法,還體現在通過學習,接受過哪些數學思想的熏陶,掌握哪些學習方法;自主學習,不僅要體現對個別學生在學習困難上的幫扶,還要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相互探討,通過小組集體的力量獲取知識……
總之,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也是我們教師應該積極踐行的,只要我們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主動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預習、自主解疑、自主發展,再進行適度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不再遙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也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郭翠峰,劉及家.自主學習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中數理化,2015(18).
[2]王彥紅.關于高中數學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教育,201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