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
摘要:詩詞是文學作品最精華的部分,在簡短的篇幅中卻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在古詩詞中蘊含著大量的形象要素與情感要素。由于小學生經驗欠缺,很多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僅停留在記憶的層面上。故此,筆者結合教學經驗,主要探究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詩詞,更好地理解詩詞,并且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詩詞教學
引言
詩詞是我國古代歷史發展的結晶,其中涉及很多為人處事的哲理。學習古詩詞,是小學生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絕好途徑,也符合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培養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在學習詩詞時,學生不僅能從精練的語言、意境深遠的詩詞作品中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還能提高鑒賞能力和文化素養。基于此,筆者著重探究了提高詩詞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發揮學生的合理想象,融情于景,提高詩詞的教學效率
欣賞詩詞離不開合理想象。想象是詩的翅膀,詩詞比較注重想象,沒有感情的藝術是沒有生命力的,沒有想象也就無所謂審美了。所以,在指導學生欣賞古詩詞時,合理想象能喚起學生情感因子,在情感上能和詩詞產生共鳴,引發聯想,再現作品中的形象。緊扣詩詞內容,發揮合理想象。在欣賞古詩詞時,對有一定故事情節的詩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詩歌展現出來的內容合理想象,利于學生快速入情入景。例如,在欣賞《尋隱者不遇》時,教師先理清詩詞的大概,鼓勵學生合理想象一下“詩人在松樹下問童子什么問題?詩歌中有沒有傳遞出來呢?根據童子的回答合理展開想象,能否將此部分內容補充出來?假若你是書童,會怎么回答呢?”然后再指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一一回答這些問話。合理激發學生想象的同時,還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詩詞傳達出來的意境美。
二、抓住詩詞中的重點字詞加以分析
詩詞中呈現出來的比較顯著的特點是言簡意賅,古詩詞通常都是用最少的語言傳遞最深遠的情感。故此,在組織學生欣賞詩歌時,為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詩詞營造出來的意境,領悟詩人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詩詞中的一些重點字詞加以分析,以此作為切入點,迅速將學生的思維引入到對詩詞的欣賞中來,組織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和領悟。例如,在欣賞《夜書所見》時:“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此詩中的“蕭蕭”指的是風聲,挑是捉之意思……在指導學生欣賞這首詩時,要想讓學生更好地領悟其中的精髓,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抓住詩詞中的重點字詞加以分析。這樣的教學,詩的意境闊大,詩人的情深意摯也就躍然紙上了!
三、從讀入手,激發活力
讀古詩詞是學生對古詩詞進行理解、感悟和思考的前提。讀是學生對古詩詞進行研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讀還可以促進背誦。因此,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要急于將每一句話的意思“灌輸”給孩子們,應當給學生自由朗讀古詩詞的機會。應該多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自由朗讀,并且讀準字音,能流暢地讀通全文。在初讀古詩詞時,教師要先指導學生掃清詩詞中的生僻字詞障礙,能先讀通整個古詩詞,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后續的教學。例如,在欣賞《泊船瓜洲》時,大部分學生在一開始不能將詩詞中涉及到的“間、數、重、還”這些多音字讀準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加強指導,及時糾正學生的讀音,利于他們在自由讀的時候能將這些字讀正確。為理解詩意、疏通全詩打下基礎。另外,在鼓勵學生誦讀的過程中,也可以以表演讀、配樂讀等方式激發誦讀積極性,如鼓勵學生在誦讀的時候“手舞足蹈”,這樣也能使古詩詞教學更加活潑起來,為后續的古詩詞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四、抓住詩眼,把握詩意
詩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學生近距離接觸、感受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而詩眼則是學習詩詞的窗口。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眼睛能夠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古詩詞同樣如此樣,詩眼是全篇詩詞的核心所在。因此,教師在指導詩詞教學時,只要能夠找到詩眼,全篇詩詞所講內容也就呼之欲出了。抓住詩眼,由此切入是深入了解詩詞內涵的基礎和保障。例如,在欣賞《贈汪倫》時,這首詩主要描述的是汪倫與李白之間的深厚友情,其中,“深”則是詩眼,以深水喻深情,既形象又浪漫,既夸張又恰當地描述出詩人李白對汪倫情誼的深厚。故此,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一定要教學生學會巧抓“詩眼”,并且用心去體會“詩眼”,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詩詞,才能更好地去領悟詩的豐富含義,去感受詩的無窮之魅力。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古詩和詩人情感的理解,課堂教學也因此靈動而富有生命的活力。為使學生樂于、善于學習詩詞,愛上古詩詞,豐富文化積累奠定良好基礎。
五、拓展延伸,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積累的優秀詩詞十分豐富,不同年代、不同作者都有著顯然不同的特點與風格。比如,當學到某個風格的詩詞時,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去拓展閱讀同年代或同風格詩人的詩詞,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習古詩詞。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課前搜集、課中交流和課后延伸三個角度加以分析。在課前,可以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主動尋找同類詩詞;課中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交流,利于學生深化對詩詞中心思想的理解,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在課后,教師要適當加強延伸,讓學生都能帶著問題去尋找更多有用的資料,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下,漸漸掌握了古詩詞學習的一些規律,學習古詩詞變得更加的輕松有趣。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自古至今,古詩詞滋養了無數的讀書郎。古詩詞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能從語言精煉、情感豐富、意境深遠的詩詞作品中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還能在誦讀和鑒賞中提高語文素養。所以,在實踐中,語文教師也應該敢于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從詩詞教學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去體會古詩的語言、情感和意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詩詞中的內涵,對其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將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海琴.捕捉小學語文的生活元素: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式[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4(20).
[2]包祖琴.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提高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7).
[3]陳建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