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
摘要:為適應新形勢下教學的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習方法都要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出調整。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積極主動性,是現代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本文據此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學生;高中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所謂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從自己的學習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可行的計劃,并科學的攻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教師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在扭轉學生陳舊的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取得更好的教學及學習效果。在逐步實現學生地理學習自主性探索的道路上,既有艱辛,也有成功的經驗,在文中我們就一些成功經驗進行借鑒。
一、高中學生進行地理學科自主學習應該遵守的一些原則解析
(一)積極、主動獲知的原則
要學、想學的主觀愿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也是思想基礎。學生被動的學習是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的重要障礙。必須實現學生由“被動學”向“我要學”的質的轉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是自主學習的重要保障。一些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想要實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卻忽視了這一原則,依然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結果難以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高中地理教師要千方百計的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求知的激情,并為學生創造良好條件,燃燒學生的激情。
(二)獨立獲知的原則
我們講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應該考慮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自主獲知要講究獨立性。當然,學生獨立獲知的道路不會平坦,不管是從學生的自覺性方面,還是從學生獲取知識點的過程方面來講,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然而這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按照獨立性的原則對學生的地理自主學習進行引導,使學生逐步減輕在心理上地理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逐漸變得更加獨立。
(三)有效性原則
將自主學習引入現代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及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這就引發高中獨立教師的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從淺層次去接受知識,而后要注意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知識的內化環節。知識的內化過程必須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尤其要把握好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思考這一環節,實現由外在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這一轉化。
二、培養高中學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解析
我們想要使高中學生的地理自主學習能力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首先要做的就是思考達到目的的渠道。現代教育理念提倡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理論與實踐上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們結合高中學生及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談幾種行之有效的發揮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主性的方法:
(一)興趣的激發是關鍵
在發揮學生地理學習過程中自主性的過程中,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興趣。上文我們已經談到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那么接下來我們就要思考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何而來,在大量的研究與探索中我們發現,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所需要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源自于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與被動學習及接受式的學習存在本質的區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需要一股強大的力量,而只有學生對地理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強大的、內在的、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探析。
就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來講,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師都能夠深刻的體會到其重要性,也在切切實實的落實著,但是卻在將興趣的培養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方面做的并不到位,甚至一些教師還難以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二者之間的聯系。本人提議高中地理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時應該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聯系起來,融為一體,這樣二者相互促進,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學生親身投入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之中
自主學習與被動學習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學生是否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學生如果能夠全程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去,自然就能夠隨著教師的教學思路積極的思考及探析,整個課堂學習成了學生思考與探索的過程,而不是教師講,學生在教材上做筆記的過程。一些教師為了使學生投入到地理課堂教學中來,就拼命的從個人的教學方面找原因,認為只有教師做的夠好、夠到位,學生才會參與到教學中來,否則,將會影響學生的參與性。當然,教師的這種認識雖然不夠全面,但是也有其合理性。正確的思考方法是,教師應該從教師本人及學生兩個方面來需找原因。教師在做出不懈努力的同時,學生也要積極的配合教師并不斷努力的思考,全神貫注的聽講,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良性互動,學生在獲取地理知識過程中的主體性才能顯現。
(三)鼓勵學生獨立建立知識體系
自主學習的實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往往被人們所忽視,那就是目標的引導。我們不管在做什么事情的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相似體驗,有了目標動力就大大增加,之于高中學生的地理學習也是這一個道理,教師也要合理的、科學的為學生設置目標。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知識框架體系的構建就是一個十分奏效的引導目標。基于高中地理較為知識點較為繁雜學生在知識點掌握及運用過程中困難較大的情況,引入了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學生知識框架的構建一般在教師的指揮下開展,如果學生能夠脫離教師的輔助,通過個人多方的思考與努力,切實發揮學習的自主性,構建出適合自己的知識框架體系,那么,學生的自主性就得到了較為充分的發揮。而教師設定構建知識體系的目標,對學生而言就是一個有效的指引。
(四)教師對學生提出知識梳理方面的要求
知識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對學生而言靜態的掌握知識就是死記硬背,而動態的掌握知識就是主動應用。高中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喜歡積累知識,而不愿意耗費精力梳理知識,而學生梳理知識的過程就伴隨著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地理老師要鼓勵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點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梳理。當然,教師最好能夠在課堂上為學生留出梳理知識的時間,畢竟學生的自覺性與學習壓力都會對學生在課余時間梳理知識點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梳理效果制定一些檢測措施,推動學生更加主動的去梳理知識點。
總之,高中地理教師發揮學生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除了可以借鑒文章中給出的方法之外,還可以通過多個不同的渠道使學生的自主性得到發揮,教師要集思廣益,需找更多方法與途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