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教育的要求已經從簡單的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轉變為對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但要講授相關的學科知識,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小學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他們進行德育教育,可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本文將要探究的是小學生德育教育對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意義所在,從而更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德育教育,讓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德育教育 小學教育 全面發展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087-01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已經明確規定了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授他們職業知識,并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被這幾方面的知識有正確的認識體驗和踐行。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有深刻的認識,明白得以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如此才能加大力度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實行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道德素質
小學生正處于知識朦朧階段,他們對于道德概念認識不清,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清楚明白道德的概念,并且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把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作文首要的教學目標,通過德育教育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平時的學校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各個活動環節安排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內容,讓學生自動自發地學習德育。比如在學校舉行的元旦晚會上,教師可以摒棄學生唱流行歌曲的風格,組織學生集體演唱愛國歌曲,挑選一些經典的愛國歌曲,如《黃河頌》、《歌唱社會主義祖國》等,如此一來,學生在愛國歌曲的演唱中深深感受到祖國的偉大與光榮,逐漸培養起學生的愛國精神,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
二、實行德育教育,可以加強學生助人意識
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進行德育教育,引導學生以助人為本,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熱心助人,逐漸培養學生的助人意識,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對學生進行助人意識的加強和教育,一方面可以防止學生的冷漠心理出現,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愿意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創造和諧社會。所以在小學中實行德育教育可以加強學生助人意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比如,在班集體秋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彼此多關心對方,在活動開始時相互提醒對方要檢查需要帶的物品。在活動過程中,如果有同學缺水缺糧食了,其他同學要深處援助之手,大家都是一個集體的,要學會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除此之外,在生活中教師也應該教育學生幫助他人。如在上學的路上扶老人過馬路,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等。通過教師的德育教育,學生可以進一步加強助人意識,從而得到全面的進步和發展。
三、實行德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團隊精神
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眾人團結一致比一盆散沙要有凝聚力。在小學階段實行德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讓他們以后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能融入團隊中,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這也是一個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擁有良好的團隊精神,無論身處哪一個團隊中都會努力拼搏,為團隊出力,幫助團隊發揮最佳的優勢,爭取獲得最大的收益。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從而增強他們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學習、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良好品質,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可以在課外時間舉行一些有利于加強學生團隊精神的活動。如拔河比賽、跑步接力比賽等,這些比賽想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必須要每一個比賽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努力,團隊齊心協力,共同拼搏,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教師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從而逐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幫助他們提高綜合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進步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中如果能夠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那么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深刻地認識到小學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那么就能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全面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靳生財.注重德育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班主任工作之我見[C]//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秀教育. 2000.
[2]白華毅.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德育工作體系[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23):37-38.
[3]洪巖.談美育與德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6):87-88.
作者簡介:
汪濟匯(1978.10-),吉林省永吉縣人,中級十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