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
摘 要: 為實現教育國際化,雙語教學已成為必要手段之一,我國雙語教學雖然已經實施了十幾年,但是仍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海洋生物學為例,總結了雙語教學在教師隊伍建設、學生英語能力、教材使用、課堂形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挑戰,結合自己在英國的留學經歷,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本文對推動我國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雙語教學 海洋生物 探索對策建議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為實現國際化而進行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在于培養能夠適應國際交流和合作的人才,同時吸引更多國際學生到我國求學,提高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1]。自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開展雙語教學以來,我國很多高等院校都開展了雙語教學實踐。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隨著國家對藍色國土的日益重視與依賴,隨著國人對海洋生態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海洋生物學這門課程,具有海洋特色的高校要求對這門課程進行雙語授課。本文將以海洋生物學教學為例,多角度分析雙語教學遇到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一、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影響授課效果。
雙語教學對授課教師的要求較高,既要求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求具有較高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口語水平),同時要求教師具有熟練的教學方法和技巧。目前我國高校教師隊伍中從事雙語教學的教師主要有兩大類來源:一類是國內高校培養出來的教師;另一類是留學歸國人員。第一類教師在開展雙語教學工作前沒有進行相應的英語培訓,部分教師英語發音不規范,在從事雙語教學時會因語言的使用表達等問題影響教學效果;第二類數量有限,且這類教師大部分人對于國內教學現狀不熟悉,需要摸索。因此,高校目前的雙語師資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難以適應雙語教學的快速發展。
2.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困難,學習興趣不高。
由于受我國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學生英語的聽力與口語能力普遍較弱,同時由于高校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進入高校校園,而部分學生的英語水平較低,包括英語閱讀能力,導致學生理解英語授課內容困難。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自己的問題和想法也無法適時地表達出來,更不要談理解教材內容的精髓。這會導致學生對雙語教學產生一種畏懼和抵抗心理,學習興趣低下。
3.教材選擇不合理。
使用外語版教材是教育部對雙語課程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2]。因此,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都采用單一的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原版教材雖然能夠提供原汁原味的語言材料,但是同時增加了海洋生物學課程的學習難度及學生的畏難情緒,極易將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演變為單純的專業英語學習,違背雙語教學“專業知識是根本,雙語是媒介”的宗旨,使雙語教學成為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障礙。
4.教學形式單一。
目前雙語教學多采用教師臺上講授、學生臺下被動吸收的教學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互動環節很少,會造成“互不知彼”的情形,當學生對被動接收的知識存在語言障礙時,很難進行深層次內容的學習,容易產生消極厭學情緒。此外,海洋生物學的雙語授課基本局限于課堂教學環節,由于課時有限,加上語言的障礙,教師授課和學生聽課都非常緊張吃力,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對策和建議
筆者曾經在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求學四年,對英國教學模式有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下面針對以上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身經歷,談一下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1.加強優質雙語教師隊伍建設。
培養建設一批專業知識扎實、英語能力強、教學手段豐富的雙語人才隊伍,是提高雙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授課效果的優劣,作為授課主體的教師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培訓校內現有教師。對教學能力較強,同時有意愿實施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選拔,然后重點培訓。高校可以聘請英語方面的專家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糾正其英語發音,訓練其英文思維。也可以選派教師到國內雙語教學進行得較好的高校學習、交流、進修,學習同行雙語教學的成功經驗。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選派教師出國訪問、學習,學習英語國家著名高校的授課模式與內容,同時提高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將學到的東西融入自己的雙語教學中。
(2)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培養提升本校現有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總體來講投資成本較高、周期較長、見效較慢。而通過一定政策從外校引進優秀的雙語人才是一種能夠較快提高學校雙語教學質量的途徑。這種人才既可以是在國內高校任職的雙語教學的優秀教師,又可以是在海外高校任教的華人。因為他們能夠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專業知識的講授,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與學生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從而能夠增強雙語教學效果,節約教學成本和周期。對于海外高校人才的引進,根據情況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可以是全職的,也可以是兼職的。
(3)政策性支持。在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過程中,授課老師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進行備課,相比中文授課,教師付出更多,教學壓力更大。為保持相對公平,高校應該在業績考核等方面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這樣能夠提高雙語教學教師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質量。
2.與英語教育相結合,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雙語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外語能力和專業能力。我國高等院校實行雙語教學多年,學生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有了較大提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口語和聽力水平還較弱,英語水平還停留在“啞巴”英語的階段。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和聽力水平,解決學生在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中聽不懂英語、羞于開口說英語的問題,學校應該在大學英語教育中注重聽力和口語訓練,提高聽力和口語在考試成績中的比重。采取多種形式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如創建校園英語角、加強與本校留學生的交流活動、舉辦英語朗誦比賽、英語話劇等活動。加強與英語國家高校間的交流與合作,選派學生到海外學校進行短期學習與交流等。endprint
3.合理選用教材。
雙語教學課堂教材的選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及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現有教材來說,可分為原版教材、翻譯教材、改編教材等。原版教材雖然原汁原味,但存在版權、費用高、容量大等問題;翻譯的教材難度較小,但不能提供英文環境。因此筆者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可以按照教學大綱自編英文教材,同時編寫一個漢語簡要譯本,以自編英文教材進行授課,授課前讓學生對照漢語簡要譯本進行預習,這樣精簡了學習內容,有利于學生學習和消化,增強了學習效果。沒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選用原版教材為主、翻譯教材為輔的方式,如此有利于學生對比學習,降低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的學習難度,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海洋生物學作為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聚焦于海洋中生命有機體的起源、分布、形態、結構、進化與演替及生物生命過程的活動規律,同時涉及海洋生物與其所處的海洋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因此,海洋生物學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很難全面、深入掌握的學科。基于此,海洋生物學的授課除了紙質版教材外,筆者建議加入一些視頻教材作為輔助。英國廣播公司(BBC)制作了很多有關海洋生物學的紀錄片,是很好的視頻教材。通過觀看視頻,學生不僅對于授課內容有更加直觀、深入的理解,而且可以體會純正的英音,對提高自己的英文聽力和口語水平有很大幫助。
4.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
傳統的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填鴨式”教學中師生互動環節少,學生積極性不高,課堂效果不好。在學生熟悉了雙語教學氛圍之后,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相關專業知識,搶答老師提問,這樣可以增加互動,提高學生積極性。此外,根據教材設定主題,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準備材料,上臺講課,成為課堂的主人,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成績上的獎勵。同時,在課堂授課之外,可創建海洋生物學雙語教學網絡交流平臺,在該平臺中師生可以充分互動,學生可以向教師提出課堂上沒有解決的疑問,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詢問授課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以此為依據進行下一階段的備課。教師也可以將海外著名院校的海洋生物學精品英文課程上傳到平臺,便于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
因為海洋生物學涵蓋范圍較廣,總體來講可分為海洋動物、植物、微生物及病毒。每一個門類又可以細分很多亞門,例如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浮游動物、海洋游泳動物和海洋底棲動物三個生態類型。因此,海洋生物學的授課教師可不局限于一兩位老師,國外海洋生物學課程通常由三位以上的教師授課,每位教師講授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內容,因為是自己的專業,所以理解會更加深入,授課會更加自如。教材是對過去研究成果的總結,不能反映最新的研究動態,所以授課教師可以在授課時加入本專業最新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動態有個全面了解。相信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基礎知識會更加扎實,知識結構會更加全面。
三、結語
雙語教學是高校培養國際化視野人才的教學方式,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經之路,已經在亞洲很多國家和地區取得了成功。雖然我國目前雙語教學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與挑戰,但是相信通過高校制度的頂層設計與優化、師生的不斷探索與努力,一定能夠逐步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最終實現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國際化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富青,傅晶,鄧惠文,等.新時期下雙語教學面臨的瓶頸及解決對策[J].科教導刊,2017(1Z):32.
[2]李玉婷.加強高校雙語教學的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33(1):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