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靜
摘要:閱讀是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項學習內容之一,同時也是最考驗學生們語文綜合學習能力的學習內容,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往往會直接影響著學生們最終的語文學習成績,所以說提高學生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小學階段的閱讀學習中,由于學生們一定系統的接受了六年的語文學習,所以到了這一階段學習難度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了很多,閱讀題目也從課內學習閱讀延伸到了課外學習閱讀,即要求學生們要學會通過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來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進而能夠正確的解答出同種類型的閱讀題目。但是由于學生們的閱讀積累量較少,而語文課堂的教學時間又非常有限,在這基礎上要想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只能通過一定的課外閱讀訓練來幫助他們不斷的積累大量的閱讀經驗,以此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換,使得學生們能夠在有效的課外閱讀訓練中真正的掌握閱讀的技巧,進而能夠輕松的完成各種題型的閱讀材料。下面我將在文章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訓練方法做出一定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指導方法;閱讀有效性
課外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們在課堂閱讀學習的基礎上向課外延伸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們通過課外閱讀可以不斷的拓展自身的語文閱讀學習知識面,進而不斷的累積閱讀經驗,以此幫助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一定的語言感覺和閱讀技巧,進而不斷的提高學生們的閱讀學習能力,使得他們能夠更好的在課堂中理解教師傳授的閱讀知識,而在自主閱讀的時候也能正確的理解閱讀文章中的大意,從而逐漸的通過積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們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一、自主閱讀與課堂結合
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地融入課外閱讀,讓語文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可以更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可以借助于課外閱讀把課堂中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應用與發揮。課外閱讀能夠有效地填補課內教學中的不足,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與拓展。我們必須要對學生科學引導,而非是利用強制性的命令,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他們能夠主動積極地產生閱讀共鳴,讓學生完成自我閱讀驅動力的構建。盲目的閱讀不但不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反而會讓學生失去閱讀興趣。所以語文教師必須要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構建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的聯系,例如說課后作業、考試測驗都能夠融入課外閱讀的內容,積極鼓勵學生勇于發言,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些方式在于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增強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學生自主閱讀與教師點撥指導相結合,提高閱讀效率
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所以引導學生正確有效的自我閱讀就需要有教師的提點和指導,這樣才能達到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教師應該盡可能的為學生創建自由發揮的空間,幫助學生擴展認知水平,使學生不再束縛在所學課本之上;營造暢所欲言的表達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潛能,讓學生在沒有壓力、沒有束縛的輕松氛圍下,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發掘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通過大膽地猜測和想象對問題展開推理、總結,形成對某一知識完整的體系架構,提升自我學習和自主閱讀的能力。但由于小學學生所處的特殊人生的階段,各方面的發展尚未成熟,雖然喜歡探究新鮮事物,但若沒有老師的指引和幫助很容易憑一時興起而走入誤區,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別林斯基曾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來讀,比不閱讀還要壞?!彼裕鸵蠼處熞鶕煌砷L階段、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來提供不同層次的書籍、教授不同的讀書方法。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摘抄語錄、制作卡片、寫讀書心得的方法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文知識也更加得心應手。學生彼此之間互相聽取對方講述由課外閱讀得來的有趣故事,再轉而通過自己的理解轉述給其他人,聽說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學生也能夠更加準確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講話內容。
三、擴大學生閱讀范圍
學生的閱讀口味是多種多樣的,傳統的全班一齊同看一本課外書的方法既抑制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不利于拓展他們的閱讀范圍。故而可以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題材或文學形式,如校園小說、推理偵探小說、歷史小說、、古典詩歌、現代詩歌等等,據此把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每個小組全員討論后推舉出他們覺得現階段在這個題材或文學形式中值得閱讀的一本書,并制定同步閱讀計劃,上報給教師。教師審核并予以一定指導后學生開始閱讀。同時每周全班進行一次閱讀交流,每個小組每次選一位不同的學生介紹上周閱讀內容和閱讀感受。這樣不但促進了閱讀同一本書的學生間的交流,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其他組正在閱讀的書的興趣,為他們下一階段選擇課外讀物提供了潛在選擇,潛移默化地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
四、教師要注重學生課外閱讀過程的評價
閱覽課是一種開放式的語文學習方式,以學生的閱讀過程為課堂內容。其目的在于鼓勵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因學生原有的閱讀基礎不同,閱讀水平各異,學生的閱讀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在評價中不能像對語文知識的考察那檬運用結果性評價。在閱覽課的評價中要尊重學生對閱讀的主體感受,注重學生的閱讀過程,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評價具有多種功能,檢查、診斷、反饋是基于評價的過程性功能而言的。閱覽課要積極發揮評價的檢查、診斷、反饋功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這樣有利于揭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進行及時反饋,從而有利于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閱覽課上,注重評價,注意收集、整理能夠反映學生課外閱讀的相關資料,如讀書筆記、讀書報告、讀書匯報和交流材料等,關注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的表現;為學生建立課外閱讀檔案,將學生日常的閱讀書目、閱讀狀況進行實時記錄,為學生的課外閱讀建立動態評價模式,記錄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成長變化過程。
五、結語
綜上所述,閱讀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學習的過程,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跟隨閱讀文章作者的思路展開思考和探究,進而不斷的培養自身的語言感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語言理解能力,學生們在達到了一定的閱讀學習積累量之后便會逐漸的影響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使得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