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煥
【摘要】語文是小學學科的基礎學科之一,在中考中占有較大比重。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素質教育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于是在新課改下,通過有效的德育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相互融合可以,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傳統美德,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文文學素養,也豐富了學生的思想感情,也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為題展開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教學 滲透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68-01
在新課程的視野下,人們越來越注重德育教育工作。所謂德育教育,就是對學生的道德進行培養及其教育。然而在德育教育問題上,要求教師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育,使學生體會語文德育教學里道德的思想及與語文的聯系,進而循序漸進的產生更多新的體會和感受,有利提高學生對語文課文人物的分析,也有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存在問題
一是學生對于課文閱讀的理解不足,而且學生閱讀量少和社會閱歷不夠,課文和古詩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這兩模塊掉分極多。
二是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夠系統,對于描述語文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但學生卻只能在寥寥無幾的文學落下句號。
最后有些老師的滲透德育教學方式較為呆板,而且教學方式單一,沒有創新,對于學生毫無吸引力,致使學生上語文時提不起興趣,覺得無聊至極。導致德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作用效果不佳,沒有精煉文字,而學生往往在長篇大論而又無情感變化中開始昏昏欲睡。
這些問題不僅表明需要增加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表明了教師的在語文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教學方式應要有所改變,不能一味地使用沒有效果的教學方案,要學會采用多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愛上語文,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作用
1.將德育滲透于新課引導中
于是在本人長期的工作實踐和觀察中發現教師將德育滲透于新課引導中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德育教育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的意義重大,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注重教育的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作為孩子德育教育的引導者,要提高自身的理論修養和知識的提升。在語文新課引入時,借用品德高尚的人物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或是在《絲綢之路》一文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向學生介紹絲綢之路的美麗景色及其給我國帶來文化的交流,引導學生對我國文化繁榮進行思考,從而培養了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2.將德育滲透于朗讀課文中
小學生是一個情感才剛剛開始嫩芽的階段,他們需要通過接觸更多的事物來不斷體會新的感情。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可以通過搜集表達不同德育的文章,或者在網絡上搜索朗讀的好的文章,播放給學生,讓學生體會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其次,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通過將有故事的文章分角色來讓學生朗讀,學生就會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人物,會結合故事中人物的生活情況和體會人物思想品質來朗讀,進而更好的體會作者表達的德育,多次有感情的朗讀也能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更多的體會。通過朗讀,使得學生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與熏陶,從而受到德育教育。
3.將德育教育滲透于課文人物
在語文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都是獨立的,但是因為小學生缺乏生活閱歷,還有知識水平不高,導致很多學生不能夠準確的理解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即不能夠深刻的體會人物的德育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深刻分析作品人物的思想品質,感受作品人物的魅力,引導學生分析和品味語文作品人物思想感情,體會作品中蘊含的積極作用,從而實現德育教育,引起師生思想品質上的共鳴。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滲透作用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來說,十分重要。所以要求教師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用有效的方式來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體會,品味人生,同時使學生與作品有思想上的交融,使之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還能增強語文的理解和認識,來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語文效果,增強學生語文基礎知識,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成績,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董麗芳,郭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8):295.
[2]曹豐勛. 論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 西部素質教育,2017,(02):42.
[3]王海燕. 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 學周刊,2017,(03):56-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