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魏星
【摘要】數學作為高校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和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顯得尤為重要,但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忽視數學文化的滲透,依然采用傳統呆板的方式,導致教學有效性不高。這就需要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學,引導學生認識數學學科的人文價值、科學價值、應用價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及創新意識。本文就對高校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學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校數學教學 數學文化 滲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56-01
一、高校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
①激發學習興趣。由于數學知識相對枯燥乏味、缺少靈活性,學生在學習中極失去興趣,而數學文化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降低學習難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如推導數學定理和公式時,教師適時闡述數學家所處時代背景,對數學概念起源進行推測等,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開拓眼界、學在其中、樂在其中。
②培養邏輯思維。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邏輯思考逐漸成為數學素質的主要環節,加上當代數學理論指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施數學教學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雖然數學很多具象知識無法直接用于人們的生活學習中,但數學思維訓練可以學習者在未來就業中受益,因而有些學生的未來工作崗位可能與數學沒有直接關系,但其邏輯縝密思維的形成與數學具有密切關系,對未來職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③創新學習方式。新課標倡導自主式學習、合作式學習、體驗式學習,數學文化并不是學生只通過書本即可自如運用,必須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加以領悟[2]。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內容,積極更新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高校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滲透教學的策略
(一)注重數學史教育
高校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數學史教育,使學生從宏觀角度認識數學發展歷程,感受數學家為科學事業而終身奮斗的精神,增強數學認同感,豐富知識閱歷,提高學習興趣。通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發展脈絡進行學習時,能深刻領會前人的數學思想和科研精神,準確掌握知識發展規律,推動數學知識的科學發展。如學習有關數學概念和理論時,教師應該適當引入“數學史的三次危機”等內容,讓學生了解這三次危機的形成原因、消除過程及其體現的數學文化,意識到數學真理的存在具有層次性和相對性,數學思辨思維的合理性只適用于某一范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辨能力。
(二)創設課堂情景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想使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必須要保證課堂導入的合理高效,這對學生好奇心與學習情商的激發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習思維,獲得情感體驗,讓學習行為朝著有趣、有效、自信的方向轉變。有效的創設課堂情景的方式就是將趣味性故事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章節教學為例,教師可將坐標系發明者歐拉的故事向學生介紹:躺在床上的歐拉忽然看到蜘蛛迅速拖走了粘在蜘蛛網上的一只蒼蠅,他突然就明白了確定事物位置的方法。通過這樣的導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意義與樂趣。
(三)關注數學探究性
教師實施數學探究活動時,必須要將探究活動用與學生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生活環境相結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交流與數學探究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探究的過程是學生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并獲得新知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數學知識,提高知識應用能力、數學精神、數學思維。在高校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將課堂變為學生知識探索的場地,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增強師生與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如講解空間解析幾何中的“柯西—施瓦茨不等式”時,教師應該組織探究性互動,鼓勵學生發現結論中不等式的特征,引導學生探究這一特征與矢量數性積之間的關系,學會用矢量模坐標和數性積定義表示所得結論,更好地滿足專業學習需求,豐富知識面。
(四)關注數學應用
數學的魅力在于其在各領域的應用,將數學模型應用于數學教學中,能充分體現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針對不同的專業要求來引入數學實例,特別是微積分應用實例,能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目的[3]。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數學教學并不是為了讓學生進行繁瑣的計算,而是鼓勵學生了解積分和微分意義后去解決實際問題,這就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數學軟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減少計算量。
結束語:
數學作為一種文化財產,具有一定的數學文化內涵,是開啟科學世界大門和人類智慧的鑰匙,對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高校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重視數學文化的滲入,注重數學史教育、數學探究性和數學應用,使學生感受和體驗數學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了解人類社會發展和數學學科之間的關系,從而充分彰顯數學的應用性與科學性,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達到數學文化教書育人的功能。
參考文獻:
[1]王立茂.高校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探討[J].科技視界,2015,15:117+208.
[2]宋琨,朱進彬.高校數學教學中數學文化的滲透[J].保山學院學報,2017,02:100-103.
[3]陳朝堅.大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途徑[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2: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