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榮釗
【摘要】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由于學科自身特性,知識十分抽象、復雜,在實際學習中要求我們高中生具備一定的思維創新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方法將知識強制性灌輸給我們,致使我們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成效偏低。而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下,為了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學習成效,應該突出我們自身的主體地位,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提升數學學習成效。同時,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對于我們提升創新能力和數學素養的養成意義較為深遠。本文就高中數學學習方法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合理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中數學 創新能力 數學素養 基礎知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57-01
高中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性階段,對于我們數學素養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初中數學中,是一個個知識點講解,通過老師講解和分析推導過程,組織大量習題練習,學生模仿練習,在達到一定練習量后,可以提升練習成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這種學習方法應用在高中數學學習中卻并不適用,不僅浪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導致學習成就不斷下降,長此以往,降低學習自信心。故此,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尋求合理的學習方法,加強對其研究有助于為后續學習方法創新提供參考依據。
一、高中數學的特點
我們高中數學學習中,由于學科自身特性,知識較為抽象、復雜,知識邏輯性較強,涉及內容較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知識抽象性。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數學知識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抽象,知識抽象離不開觀察、概括、比較和分類。通過觀察桌面和水面平來獲取數學中平面相關概念。故此,數學學習方法的創新需要通過一系列觀察、比較、分類和概括全過程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制作數學模型,有針對性將實物和模型聯系在一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知識邏輯性。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局限在數學知識的觀察和實驗中,而是應該全方位判斷,加深認知和理解,并且在邏輯推算過程中通過證明和計算解決。計算和證明依靠歸納、演繹、分析和綜合過程實現,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3)知識廣泛性。數學知識具有突出的廣泛性特點,對象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為主要研究方向,通過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更加清晰、明確的表達出數學知識,同時建立數學模型,進行證明、計算和檢驗評估,掌握數學知識。
二、強化數學學習中額四個環節
(一)數學學習中要求會學、會讀
在高中數學學習時,為了能夠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成效,應該注重以下幾個環節的把控。首先,需要強調數學學習中會學和會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為后續數學學習提供材料基礎,將數學教材中的閱讀價值充分展現出來。在課本閱讀前后,為了能夠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應該注重知識點的把握,課前挖掘知識點有助于發現疑問,課堂上掌握知識點,課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其次,深入閱讀書刊,包括很多身邊的《高中數學》、《中學數理化》數學雜志,收集和捕捉數學信息,展現數學價值,把握數學動態。
(二)數學學習中的聽講
學習數學時的聽同樣是知識學習的重要胡群毆環節,直接影響到系統數學知識的學習成效,有助于我們在學習中挖掘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疑問,尋求合理的解決措施,檢驗思維過程。同時還要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的講解和分析以及和引導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學習要點,對教學內容分析和了解,預習課本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還要注重傾聽其他同學們的發言,加強思維溝通和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同時,還可以了解數學學習內容,選擇合理的思考方法,進行合理的評價和分析,有助于拓寬視野,鍛煉創新思維,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三)數學學習中的講解
高中數學學習期間,對于我們來說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我們的數學素養。首先需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在數學教材內容中挖掘到有價值內容,在傾聽教師的講解同時,發表看法,對于學習中存在的疑問大膽提出。其次,還要注重數學信息的準確把握,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計劃[1]。
(四)數學學習中的寫作
在高中學習期間是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整合規劃,同時也是提升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加深知識理解和記憶的有效途徑。通過認真審題后,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學習知識以外,還可以有效檢驗所學知識中存在的不足,動態進行完善。此外,在課后撰寫讀后感,將所見所感描述出來,在積累資料的同時,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學習成效的同時,促使我們養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和學習習慣,對于學習后續學習活動有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三、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高中數學較之初中數學而言存在明顯的差異,如果僅僅依靠大量的習題練習是無法獲得可觀的學習成效,這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變被動為主動,提升高中數學學習成效。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成效,幫助我們掌握合適的學習習慣,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更加嚴格貫徹教學計劃,在課前自主學習,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有針對性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挖掘自身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對于后續學習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二)循序漸進,避免急躁
我們由于自身年齡較小,所以自身閱歷和認知水平不高,所以在學習中一旦遇到困難就會退縮,無法有效解決問題下,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產生急躁的心理,急功近利,過于追求學習質量[2]。還有的同學在獲得一點點成績后就驕傲自滿,在受到挫折和打擊后又變得一蹶不振,不利于后續學習活動有序開展。更為關鍵的是,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主要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重知識的積累,避免急功近利,在不斷的完善和努力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
(三)結合學科特點,尋求合理學習方法
數學學科自身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鍛煉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數學學習能力。同時,數學知識學習中應該注重學習靈活性,積累學習經驗的同時,結合自身特點有針對性來選擇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成效。此外,還要注重適量的習題訓練,通過習題來鞏固和加加深知識的內化,但是不是盲目的做大量習題,而是把握知識點,結合自身所欠缺之處有針對性選擇學習方法,引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學習問題,提升數學學習成效。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學習中,為了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成效,需要把握學科特點和自身學習需要,有針對性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進行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清霞. 淺議高中數學有效性提問的方法與對策[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1(17):116.
[2]馬玉煥. 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淺談高中數學的研究性學習[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6,11(04):41-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