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仁
摘 要: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當前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疲軟現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關鍵詞: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初中化學;自主學習
在我校開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的教學活動后,我們化學教研組的老師積極響應并為了利用這一模式提高化學教學質量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我們在這一活動中又一次認真學習和解讀了課程標準,又一次學習大綱和教材,并逐漸樹立起新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年來的實踐應用,就本人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幾點體會和反思,現總結如下與大家交流。
“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學案下學習;“練”是學生做一些精心選擇的具有典型性的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由于我們在初中剛接觸到化學,必須以基礎知識為主,再適當運用創新手段,所以在前兩個環節中我們用了大量的時間。以一節課45分鐘為準計算,大致分如下:學和問占20分鐘左右、講占10分鐘左右、練占10分鐘左右、創占5分鐘左右。(時間的分配也不是一成不變,要視教學內容而定)
一、學習方式的新穎化
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尋求化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利用已有化學知識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解決問題。
(1)“學”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學習和學生的交流合作學習兩個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的指導性學習要求教師在課前發揮個性特長設計每一個學案,針對學生在這堂課上自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效設計導學思路,引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一步步達到掌握化學知識、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導學過程中應充分創設有關化學問題的情境。例如:在學習分子性質時,為了讓學生體驗分子間存在間隙,我根據各小組的學生情況,為其中一個小組安排如下學習步驟和實驗:(1)取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請學生對結果進行合理預測。(2)讓每個小組把自己小組的實驗現象記錄下來。(3)請學生對各個小組的實驗現象進行交流、討論和分享。(4)請各小組的組長根據本組的討論結果,如實填寫實驗報告單。這樣學生就自然進入了自主學習階段,根據學習的內容,學生自主學習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可以討論、可以實驗、可以開展調查、可以上網查詢等。在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要根據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提問。
“講”是指講解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回答不了的問題和提出的疑問。對于大多數知識,如,物質的物理性質;書本中有答案的,即使沒有答案但學生可以理解的知識等,在教學中幾乎不講或一帶而過。重點講解學生按現有知識和水平難以理解掌握的知識。
“練”是對前面“學”的檢驗,是后面“創”的基礎。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在做練習時要精心設計一些開放的習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現有兩個沒有標簽、外觀相同的試劑瓶,內盛500mL無色澄清的液體,一瓶是稀鹽酸,一瓶是氫氧化鈉溶液。請用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它們鑒別開來,盡可能地寫出多種鑒別方法。學生一開始認為很簡單只要加酸堿指示劑就可以了,沒想到后面還有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挑戰欲望活躍起來了,通過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就會得到很多種答案。如:加活潑金屬、加金屬氧化物、加難溶性的堿、滴加硝酸銀溶液、加碳酸鹽、加硫酸銅等十多種。通過開放性、多元化習題的訓練,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將有大力的幫助。
二、學習方法有效化
由于“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先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整個課堂進行全方位的指導,要及時了解學生自學的活動內容和進度,做到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迷徑,理清思路。同時,盡可能組織學生開展靈活多樣的自學活動幫助他們保持或進一步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一節時,我設計了“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二氧化碳的生產車間,你能通過分析你的產品說出二氧化碳的一些物理性質嗎?”這樣的導語,學生便在簡單歡快的氣氛中掌握了二氧化碳常見的幾點主要物理性質,對后面進一步學習化學性質埋下了伏筆。而對化學知識多且散,在學生學習中易形成的“一學就懂,一放就忘,一考就倒”的現象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形成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方法,并使之公式化、規律化。例如,在學習氧化劑與還原劑,氣體的實驗室制法,酸、堿的性質等時我們可以介紹學生用類比、對比、推理等具有針對性和有效的方法來學習。這樣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而且教學效果顯著。針對不同體系的化學知識我們都可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薦給學生加以運用。例如歸類法、趣味問答、順口溜、簡化、重復、模擬、圖表等,力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些都要靠教師有效的方法指導。
三、習題設計的針對化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重點是訓練,只有進行可行的訓練,才能暴露學生在自學中以及在教師的后教中知識上的錯誤和漏洞。經過講評更正,可以使學生準確完善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但課堂練習設計一定要考慮課程目標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課堂練習一定要注意習題的數量、針對性、啟發性、概括性、后續性和綜合性。既要讓學生感悟到試題的考查意圖,又要有適度地開發和創新。另外,還要針對教學要點適當地布置一些課后練習,讓沒消化的學生進一步消化,讓剛吃飽的學生加以鞏固,讓吃不飽的學生有所延伸。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永遠也沒有最好的系統工程,要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全面考慮影響教學的各種因素,只要在教學實踐中堅持做好每節課后小結與提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積極地探索新思路,相信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會有穩步提升。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