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江發
摘 要:寫作是小學生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的一種有效形式,在理想的教學中,每一篇作文都應該包含著小學生獨特的思維與觀點,他們在作文中抒發出來的情感也應該極具個人色彩。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大多數小學生的作文都呈現了千篇一律、空洞無物的特點,甚至有很多作文與作文集、作文選等書籍中的優秀作文達到了高度的相似,毫無個人特點。為了改變這種教學現狀,讓小學生真正寫出自己想寫的作文,就必須要實現個性化作文教學。對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上展開個性化寫作教學進行介紹。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個性化;語言積累
現代社會是一個創新的社會,強調弘揚與尊重人的個性,個性化教學也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展開個性化寫作,能夠綜合提高小學生運用文字的能力,激發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促使寫作教學擺脫功利教育性質的一個有效手段。下面,筆者從尊重小學生、加強小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積累寫作語言三個方面,討論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堂中展開個性化寫作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尊重小學生
現代社會一夕之間便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是同一個小區里面的人,他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就使得小學生從小因為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受教育經歷等的不同,導致他們性格的差異性更加明顯,直接反映在他們對待同一個事物的看法與觀點都是不同的。因此,個性化寫作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教師要懂得尊重小學生,鼓勵他們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真實的想法與情感,讓小學生放手去寫。就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二》一課的寫作教學中,是讓學生們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寫作方法,來描寫家鄉的變化,或者是他們所想象的家鄉的變化而展開的一次寫作訓練。在這次的作文訓練中,我們班大部分的同學都描寫了自己家鄉的道路、房屋等的發展,促進了家鄉的經濟繁榮等,并且在文章中抒發了對這些變化的欣喜之情。但是,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卻另辟思路,寫出了他對家鄉過去的民俗風情的懷念,文章的大致內容是這樣的:隨著我們漸漸長大,家鄉的道路寬了,房子高了,但是,昔日每到農忙時節,鄉親們都結伴農忙的場景不見了;夏日里隨著知了鳴叫的閑話聲再也聽不到了;傍晚炊煙裊裊,父母們扯著嗓子大喊“回家吃飯了”的聲音也沒有了……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感到十分驚訝,驚訝于這個學生思路的創新性,也驚訝于他小小年紀就有著如此感悟。雖然這個學生的文筆還比較稚嫩,但是我卻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希望他能夠分享自己在寫作文時的心路歷程。趁此機會,我告誡全體學生:每個人都應該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每篇作文也應該有個人特色。
二、加強小學生的親身體驗
實踐證明,讓小學生寫他們親身體驗的活動是充實他們寫作內容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在個性化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增加以小學生的體驗活動為主題的寫作訓練,以此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而逐步提升他們的寫作能力。就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口語交際·習作三》中,教學目標是為了讓小學生們以說明文的形式來介紹一些物品。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寫作,我帶領學生們到商店看推銷員是如何推銷自己的商品的,并且將這些推銷員的推銷特點記錄下來,同時也要選出哪一個推銷員更能夠打動他們。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們總結出說明文的寫作特點以及常用的方法,再進行寫作練習,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語言積累
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多小學生的感情十分充沛,他們渴望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但是卻受限于寫作水平與寫作語言的制約,感覺自己的作文并不能夠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會使其感到挫敗。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指導小學生在日常的寫作、閱讀、觀察等多種活動中積累語言,以免在寫作文的時候出現“無從下筆”的問題。不僅如此,積累語言還可以讓小學生們的語言更加優美,而他們完全有積累自己喜歡的文字的自由,所以這對于形成他們的文風是很有幫助的,因此,注重語言積累也是實現個性化寫作教學的重要途徑。我要求我們班的每一個學生都準備一個文字摘抄本,他們可以將課本上、日常的練習冊中的閱讀文章,以及他們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自認為感到優美的文字與段落進行摘抄。為了保證學生們自覺積累文字語言資料,我會定期組織學生們分享自己的美文美句,分享彼此的信息。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要在小學作文課堂中實現個性化教學,尊重小學生的個人情感、增加小學生的親身經歷、注重語言積累等,保證小學生能夠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保證作文呈現鮮明的個性化色彩。
參考文獻:
[1]孫芳英.讓生活走進作文 讓作文展示個性: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動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1).
[2]李瑛.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4(34).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