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佩蕓
【摘要】文章探討了在小學英語課程變革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小學英語教師遵循英語新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與實踐。
【關鍵詞】小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情景
《英語課程標準》突出了英語課程是以人為本的課程,更準確地說是以學生為本的課程。英語教學和學習不是簡單地以掌握多少語言知識為目標,而是要通過英語課程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思維水平的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意識,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队⒄Z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達到相應的目標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教和學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队⒄Z課程標準》提出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言教學要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認知規律,其中包括語言學習的語境、語言素材真實性、語言學習循序漸進的過程等,通過體驗、發現、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英語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給學生提供最佳的體驗學習環境,提供發現語言規律的良好材料。顯然,這些英語素養的要求明顯超出了我們通常教學關注的認知目標訓練,更超出了單純對高分數的追求。那么,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呢?從小學英語教學的實踐中發現,促進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發展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一、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參與探究
(一)依據學生的心理需求,創設引起認知沖突的情景
認知心理學認為,正常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當他們在認知沖突中失去這種平衡時,會產生一種需要平衡的要求,即新的學習需要。教師要善于在問題的關鍵處設問,以造成學生心理狀態的失衡,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重慶大學出版社教材三年級上Unit 3 “Whats your number?”Lesson 3 Part 4 “Cultural lips”介紹的內容是:“Fire! Fire! Lets call 911. No,call 119 in China.”教師介紹中美文化的差異:著火了,在美國要打911報火警,但在中國要打119。那么在英國,還有其他國家發生火災要打火警電話是什么號碼呢?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上網獲取信息,在下節課進行匯報。學生運用信息技術上網查閱,并整合所學有關語言知識,在上課時進行匯報:Call 999 in the UK.實質上在學習了解中美文化時,教師依據學生心理需求,創設引起認知沖突的情景,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依托生活素材,創生新知切入的情景
研究證明,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并不是從機械的單詞學習開始,更多是從觀察直觀現象開始的。
在學習重慶大學出版社教材五年級下Unit 5 “At the Shop” Lesson 2的短語“a pair of”時,我設計了一個購物情景。課件上呈現以下圖片及英語短語:a pair of sunglasses, a pair of shorts,a pair of shoes,a pair of chopsticks.讓學生通過觀看圖片及英語短語,整合新舊知識,通過直觀的認識,體會新短語“a pair of”的中文含義,并提供其同音詞pear,讓學生在直觀的感受中開始探究學習,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與一定的生活情景相聯系,促使學生依據情景、信息,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而且這樣獲取的新知識,既便于保持,又容易遷移運用到新的環境中去,實現對新知識的遷移學習。學生在這樣的語境中學習,自主學習思維在逐漸建立,自主學習能力也隨之提升。
二、開展趣味性的角色體驗,提升學生英語運用創新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學生要能做簡單的角色表演”,而這些角色表演“要考查學生實際運用所學語言的能力,考查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高年級不僅是簡單的角色表演,還可以進行創編表演。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盡量安排角色表演,讓學生主動參與,創編教材。
在學習重慶大學出版社教材三年級上Unit 3 “Whats your number?” Lesson 1時,根據現在的小組合作學習實際,一般一個小組四至五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就是能認讀one,two,three,four,five五個數字,并能用“Whats your number? Number four.”的句式在小組內部進行交流。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吻合,反映的是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一個真實的片段。通過分角色表演展示小組合作學習情景,學生倍感親切、熟悉,他們不只是在分角色表演,他們是用英語在演繹小組合作學習的真實情景。
三、打造多樣化的學習時空,搭建學生自主學習的通道
現代教學論認為,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是有效的學習。因此,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上進行思考與嘗試,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再經過小組合作,將學生間的差異作為教學資源,在思維的碰撞中激活語言思維。
比如重慶大學出版社教材四年級上Unit 4 “Where is Lucy from?” Lesson 1,本課要求學生能認讀五個國家國名——USA,UK,China,Canada,Australia,并結合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進行對話交流。在引入新知時,教師設計安排學生觀看2008年北京奧運會入場式開幕式片斷,為學生提供本課新知切入所需知識材料:有關五個國家的入場式片斷。讓學生觀看國旗與國家名的介紹,在教師特意創設的時空中,對新知進行獨立思考,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再結合教師設計的導學精要:為國旗找到它的國家。學生完成導學精要,把五個國家的國旗圖片與五個國家的單詞連線,從而通過思考、初步認知,對所獲知識進行加工,整合,進行進一步的認識、判斷。學生借助教師創設的時空片斷,經過獨立地觀看、思考,構建新知。個體嘗試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思維習慣和方法,對新問題進行了分析、判斷、推理、概括等思維活動,建構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為學生主動構建語言結構支架的思維方法做了準備。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探究,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endprint
四、注重書本知識的遷移,體驗英語學習的價值
小學階段的英語課程將致力于使學生體會英語與自然、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英語的價值,增強對英語的理解和學習信心,用英語的思維方式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創新的精神。英語教師如何培養這樣的精神?為此,在許多課中,我有意識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相關的環節,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創造性運用,體會英語的價值,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英語運用能力。
在學習重慶大學出版社教材六年級上Unit 1 “Our Teachers” Lesson 2時,我特意收集了有關教師的照片生動地展示在課件上,在復習環節,讓學生結合圖片、已學形容詞“young,handsome,old,pretty,thin”和已學句型“What does your uncle look like? Hes short and strong.”對本課知識與生活進行實際的鏈接與融合,對熟悉的教師外表進行描述;在此基礎上,出示新單詞“active,funny,kind,friendly,clever”,結合已學句型繼續對教師進行人格、品行方面的描述,并用短語“also...no wonder”對自己最喜歡的教師的人格魅力進一步進行描述、贊美。學生在學習本課時,通過對舊知的有效復習,為自學新單詞進行了鋪墊。學生結合單詞表,對新單詞的中文意思及其屬性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運用這些新學單詞,結合已學句型與新短語,進行知識的整合、排列、構建。教師設計了創編對話、展示對話的活動,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教師進行創編對話,在教師節來臨之際送給自己的教師,這無疑是送出的最好的禮物。英語學習,不僅是簡單的知識學習,學以致用才是目的。通過運用,學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價值所在。
五、嘗試各種學習策略,提高自在學習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展具體的學習策略,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Unit 4 “Put On Your Clothes” Lesson 1中,根據所學單詞“coat shirt dress skirt”及句型“Is this your shirt? Yes, it is./No, it isnt.”“Which is your shirt? The blue one.”我整體安排了這樣的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這節課以學生參觀服裝展覽為主線,在每次不同的服裝秀中,學生參與學習,發展他們具體的學習策略。如教師提供參觀襯衫秀的語境時,學生四人小組就可以自己主動分配練習對話:“A: Is this your shirt?B: No, it isnt. C: Which is your shirt? D: The blue one.”不僅如此,在創編對話時,我還為學生提供創編對話的語境圖片支持,如體育課休息時,詢問衣服情景;參觀服裝展覽詢問服裝設計作品情景;失物招領處詢問衣服的情景等,讓學生自主選擇,創新自編對話,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歷練與提升。
小學英語教學中促進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發展的實踐探索使我體會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教師的素養要求更高。因為學生英語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花大功夫去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創造性地應用教材,設計符合學生興趣、經驗和認知規律的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處理好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關系。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思維特點,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提供各種條件創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變的學習活動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林立.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