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旋


[摘要]為進一步完善鋼琴教學課程設置,本文調查分析了《鋼琴基礎課課程體系》教學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效果,探討了推廣鋼琴應用技能體系教改的應對策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于2017年3月在韶關學院音樂學院大一、大二學生進行調查。結果:發放123份問卷,有效問卷112份。學生對目前課程教改滿意率為68.5%,有85.36%愿意積極參與教改中。結論:通過對鋼琴應用技能體系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鋼琴綜合彈奏素質。增強學生學習主體的意識,學生更能明確學習目標,加強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鋼琴課程體系 教改 調查分析
隨著中小學音樂課程的不斷改革,高等師范音樂教育面臨教改課程推行。鋼琴課作為專業院校的主要課程,是教學改革的主要環節,其重要性對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在大一、大二學生中進行《鋼琴基礎課課程體系》教學改革,不僅可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效率,而且可增強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明確學習目標,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教育實踐相結合,為今后做一名優秀的音樂教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資料顯示,在全國高校的音樂學院中,還普遍存在采用過去的教學模式,學生掌握的僅僅是彈奏的基本技能,還存在理論知識缺乏、對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等方面的掌握比較薄弱等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學生彈奏技能訓練以及鋼琴教學法等理論知識進行調查,探討學生不僅要重視鋼琴技能學習,更要提高鋼琴作品賞析和鋼琴藝術概論史的素質培養;同時要加強即興伴奏訓練、自彈自唱訓練,為學生提供舞臺實踐與理論教育學習的機會。為此,筆者參加了自己所任職學院的2016年第二學期《鋼琴基礎課課程體系》教改會議。會議上確定了大一、大二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材選用及補充的相關教學內容。通過《鋼琴基礎課課程體系》學習,可明確學生學習目的,旨在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綜合熟練應用鋼琴各種技能的能力,全面提高藝術修養和音樂內涵。
一、資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調查員于2016年11月~2017年3月在韶關學院音樂學院大一、大二學生中抽取12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123份,回收問卷123份,有效問卷112份,有效率為91.05%。(1)有效問卷中男生43名(34.95%),女生80名(65.04%),年齡19-21歲。上述是該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大一、大二學生,本次調查所抽取的對象樣本足夠,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調查問卷的設計
問卷設計是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問卷內容包括韶關學院音樂學院的教學情況、教學形式以及教學內容進行調查分析。
(三)、調查方法
韶關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大一、大二共有8個班級,隨機抽取4個班級共123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對象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問卷,小組成員與調查對象說明調查目的、注意事項,不偏私,不作弊。符合以下任一條件者按無效問卷處理:1、漏答3題;2、整份問卷選項有規律或相同;3、非多選題勾選多項。
二、結果
(一)、學生對彈奏基本練習不感興趣
這次抽查的學生中,89.31%的學生都學習過鋼琴,其中13.69%是從小學習鋼琴,有基本的彈奏技術和表演技能。63%的學生中對基本練習不重視,每天為了應試而反復練習,從而缺乏主動性,以及缺乏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學生缺乏理論知識學習
大部分的學生都應該清楚鋼琴課作為一門必修課在大學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學生重技輕文的現象占總數的70.89%,學生分析鋼琴音樂作品的背景及相關的音樂要素時,往往分析樂曲和把握樂曲的能力較低,這樣會使整個音樂教育出現嚴重的弊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內涵,就必須要重視鋼琴彈奏綜合素質和藝術文化修養。
(三)、目前鋼琴基礎課授課情況見下表
以上表格調查反映90%教師在課堂上是比較重視基本練習訓練,只有10%的教師不重視基本練習;在授課內容上,30%的教師會涉及理論知識的講解,例如作品的創作背景。70%的教師比較重視技能訓練。72%的教師會涉及“教學方法”的授課內容,28%的教師不涉及教學方法。教師重視這門課程的占70%。由此可見,教師還是比較重視鋼琴演奏技能和教學能力的培養。
三、在問卷調查的結果看主要存在問題
(一)、課程學科建設有待提高完善
在院系的鋼琴課上,大部分教師比較重視技能技巧訓練,忽視理論知識授課內容。即使院系有開設鋼琴理論知識課程,學生對此也不注重學習,總是以技能表現一切的思想為主導,主觀意識存在偏差。導致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沒有合理規劃,既沒有達到國家的培養目標也沒有達到社會需要的鋼琴教師的教學能力,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二)、鋼琴教師的藝術修養有待提高
在傳統的鋼琴課中,往往教師一般一學期只教會學生彈幾首樂曲,對于“教學方法”的授課內容和基礎的理論知識教師都不重視或者上課比較隨意,所以教師自身要通過不斷地進修學習,提高示范演奏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跨學科綜合素質。
(三)、學生學習主觀意識不強
首先,學生入學后普遍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主動性差?!敖處熃淌裁矗揖蛯W什么”,自己很少思考,不主動培養學習習慣。其次,學生對鋼琴理論課程認識不夠,對院系開設的鋼琴教學法和鋼琴藝術概論沒有很好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因此,學生在加強提高彈奏水平的同時還要重視理論實踐。鋼琴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不但自己要會彈,還要教會別人如何彈。因此,學生要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和積極性,加強實踐教學的能力。
四、對“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
(一)、構建一個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
把鋼琴基礎課程由原來單一的技能技巧課開設成綜合課:有鋼琴教學法、鋼琴藝術概論、鋼琴即興伴奏、鋼琴演奏、鋼琴自彈自唱課程等。這些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二)、教材的選用,補充相關教學內容
首先,關于“鋼琴教學法”方面的教材都比較多,有朱工一《鋼琴教學法》、高校藝術概論編著組《藝術概論》、約·霍夫曼《論鋼琴演奏》、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等。教師因材施教、綜合分析教材的能力、吃透教材的能力、這將對課堂效果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我們現在目前鋼琴課的選曲范圍相對比較窄,一般都沿用巴洛克時期到古典時期,再到浪漫派時期的作品,很少涉及印象派或者是近現代時期的作品,因此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除了巴洛克時期的巴赫,我們應該適當增加學習例如亨德爾、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作品。還有近現代美國出現的一些著名的爵士音樂。增加自彈自唱教學內容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學生能彈不能唱,能唱不能彈的現狀,能夠提高學生的鋼琴綜合彈奏素質。所以,要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全面掌握學科知識,才能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實行多種授課方式
傳統的音樂院校的授課方式都是“一對一”的授課,這種方式學生很容易模仿老師的動作,老師對技能的講解非常清晰,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弊端就是學生容易產生惰性,習慣依賴老師,自己往往很少思考這首樂曲怎樣練習,很少與同學互相學習和借鑒。想要打破這種陳舊的學習形式,首先,可以以小組課的形式上課,同學之間互相觀摩,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彈奏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開設大班課,增加“鋼琴教學法”“藝術概論”等理論課程,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全方位、立體的教學,豐富學生的視野,展示鋼琴藝術豐富的藝術寶藏。要避免鋼琴課重視技能技巧、忽視理論學習的現象,做到教學內容與知識結構相互協調。
(四)、建立學生評價機制的檔案庫
在學生四年的學習時間里教師要有效制定教學內容課程計劃;建立六個學期的教學內容考核表格,打破以往只見成績分數,不了解學生實際情況的局面。建立檔案庫有利于教師客觀的評分,避免主觀印象打分,造成不公平現象。建立檔案庫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每一學期的進步與不足之處。記錄學生鋼琴技能與理論課程的學習成績,能夠滿足師范音樂專業鋼琴技能綜合性特點的考評要求,全面建設有師范特色鋼琴基礎學科。
高等師范鋼琴基礎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只要我們堅決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方針,我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更上一層樓,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走入社會。
(責任編輯: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