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
【關鍵詞】 數學教學;近似計算;原因;聯系;區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5—0059—01
小學數學中的近似計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為了讓小學生在學習近似計算中的難度有所減小,本文對近似數的產生以及怎樣截取近似數進行了闡述,同時還提出了其中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區分,最后對近似數的四則運算進行了簡單的敘述。
一、了解近似數的產生原因以及截取的方法
產生近似數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下面我們就產生近似數的原因進行分析。在進行除法計算的時候,有時候會遇到除不盡的情況,為了讓計算結果更加明確和方便,這時候的最終結果我們就會以一個近似數來進行代替。例如,“13÷3”,其最終結果是除不盡的,小數點后面的數字是無限循環。為了方便得出計算結果,我們會根據相關的要求采取近似值;在對某一些物體的長度以及一部分物體的重量進行測試的時候,由于儀器達不到精準度,會遇到無法確定其精確值的時候,這時候我們通常采用的也是取其近似值;還有一種情況是對大量的數據進行統計的時候,由于數據過于龐大,我們通常也會采取近似數。
近似數的截取是有一定規律的,并不是由于其數據不是唯一精確的就可以隨意進行截取。比較常見的近似數的截取方法有三種,一是四舍五入,這也是最常用的近似數截取法。另外兩種近似數的截取方法是進一法和去尾法,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就是進一法的近似數準確度比較大,而去尾法的近似數準確度較小。對于應該采取哪一種近似值來進行計算,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進行選擇。
二、掌握基本概念,弄清楚幾種取值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近似數的概念是比較多的,并且這些概念在運用上以及區別上都有著不小的聯系。例如,誤差、絕對誤差以及相對誤差和精確度、有效數字以及可靠數字等。這些概念我們不僅要對其進行理解,還應該對它們之間所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掌握以及區分。首先是誤差,誤差的概念是: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差。其次是絕對誤差,絕對誤差的概念是:一個量的準確數與近似數的差的絕對值。然后是相對誤差,相對誤差的概念是:近似數的絕對誤差除以準確數的絕對值所得到的商。再然后是精確度,精確度的概念是:近似數與準確數的接近程度。最后是有效數字,有效數字的基本概念是:一個近似數,若是其絕對誤差不超過其最末一位的十個單位,那么從左起一個非零數字一直到末尾數上的所有數字,都可以稱之為近似數的有效數字。
三、對近似數的四則計算法則的相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區分和熟練的運用
若是該數字的小數點比較多,那么在進行加減計算之前應該將小數位較多的數字進行四舍五入,然后再按照平常的加減法則進行計算,最后將計算的結果再一次進行四舍五入;近似數乘法與除法的計算法則是將有效數字較多的那個數字進行四舍五入,確保有效數字較多的那個數字在進行四舍五入之后比有效數字較少的那個數還多一位數。
近似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與乘除法的運算法則的相同點就是在計算之前都要進行四舍五入,最后再將計算的結果進行四舍五入;二者之間的不同點則是近似數在進行加減法的時候看的主要是小數位數,而乘除法在進行計算的時候看的則是有效數字。在我們日常的計算中,最常見的就是對計算的結果取近似值。若是保留一位小數,看第二位小數是幾,保留兩位小數則看第三位是幾,以此類推。
小學數學中的近似計算對近似數的截取方法以及基本概念的掌握要求比較高,所以為了讓學生在學習近似計算的時候減少困難,教師應該對概念的學習進行嚴格的要求,讓學生通過對概念的理解而將近似數的計算規則理解得更加清楚,如此才能夠在計算的過程中更加準確。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