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關鍵詞】 幼兒;小班;朗讀;興趣;體驗;
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17—0120—01
3-4歲是幼兒掌握語音、學說普通話的關鍵期。幼兒已具備了一些口語交往的基本能力,但語言的表達能力仍需繼續培養。兒歌以其獨特的韻律和韻腳,學習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幼兒的喜愛,但也經常出現“唱”兒歌、拉長聲音等不良現象。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語言的表現力,我們應在小班的兒歌教學中,進行朗讀能力的練習。
一、激發情感,培養幼兒的朗讀興趣
1.要引導幼兒開口說話。教師可通過和幼兒交談、做游戲、講故事、欣賞兒歌等,使幼兒產生信任感。當幼兒對教師有了感情后,就可以考慮進行朗讀練習了。
2.要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蓮淖詈喍獭⒆钯N近幼兒生活的兒歌開始,教師要耐心啟發,具體指導。如,對于兒歌《珍珍的家》,可先啟發幼兒對照自己的家,知道自己的家里也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布娃娃等,然后把珍珍換成幼兒自己的名字,使幼兒有一定的親切感,自然地將對家庭的愛意和依戀表達出來。
3.教師恰當的鼓勵是打開幼兒大膽朗讀的金鑰匙。及時、恰當的鼓勵,可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學習朗讀。此外,還要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幼兒理解了兒歌內容,學起來就會興趣高昂,學得快、記得牢。如,在學兒歌《太陽》前,我先讓幼兒在戶外感受太陽的溫暖,又通過光盤讓幼兒了解到太陽對動植物的作用,幼兒學起來自然效果明顯。
二、引導幼兒了解人物性格,學會變換語氣語調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幼兒已能夠進行初步的朗讀了。但由于缺少對人物性格的理解,以及缺乏朗讀技巧,朗讀時語氣平淡、語調平直。因此,教師要注重幫助幼兒了解兒歌中的人物性格,使幼兒知道不同的人物和情節在朗讀時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如,對于《學習小黃鴨》,當讀“我最小,我要先吃”時,聲音要奶聲奶氣;小黑鴨以大自居,讀“我最大,我要多吃”時應粗聲大氣;小黃鴨懂得謙讓,語氣要輕柔,使幼兒能很好地揣摩和表現四只小鴨不同的性格。還可通過分組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幼兒了解重音對朗讀的影響。通過練習,幼兒會朗讀得有聲有色,活靈活現。
三、通過朗讀幫助幼兒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感情和情緒
在朗讀中,教師要注意文學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讓幼兒的情感能隨主人公的遭遇遷移,設身處地地展開思維活動。如,對于詩歌《小熊過橋》,讀到“立不穩,站不牢,走到橋上心亂跳”時,注意讓幼兒體會小熊過橋時的緊張心情;讀“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時,聲調要高,聲音要強,讀得要快一些,讓幼兒體會小熊害怕不敢過橋的心情;讀“小熊過橋回頭笑,鯉魚樂得尾巴搖”時,讓幼兒體會小熊過橋后輕松愉快的心情。幼兒有了這種情感體驗,就能更好地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四、在朗讀中學習語言藝術
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是經過加工的藝術語言。優秀作品中的語言都是簡練、生動、富于情感的,幼兒會從中學到大量新的詞匯。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學習、理解描述自然現象、動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等的形容詞、代表抽象意義的詞(如勇敢、誠實、光榮等)、形容人的心理活動狀態的詞(如盼望、焦急、興奮等)。這樣可以大大豐富幼兒的語言材料,加深幼兒對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五、幫助幼兒克服唱讀的習慣
幼兒園的孩子,朗讀的最大一個缺點就是愛“唱讀”。特別是集體齊讀時,全班幾十個幼兒一起“唱”,所有的朗讀幾乎都用同樣的腔調。老師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他們就會自動地按照他們心中的唱歌模式拖腔拉調地“唱”。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孩子進入課文中的境界,讓孩子們身臨其境地理解課文內容,用正確的語氣來表達課文中的感情。
六、進行恰當的評價,幫助幼兒提高朗讀技能
幼兒和成人一樣都有表現自己的愿望,無論做什么事都喜歡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幼兒朗讀時,老師一定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合適的評價就像一面鏡子,它既有助于加強與幼兒的溝通,又能幫助幼兒建立起自信心,也能反映出成功與不足之處,是幼兒朗讀水平逐步提高不可缺少的環節。評價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是自評、老師評,也可以是幼兒互評,評價要合理中肯。老師要對幼兒進行雙向評價,在對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的同時,要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幼兒不僅獲得成功的體驗,也能明確繼續努力的方向。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