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貞+宋娟娟
摘要:國際結算課程是經貿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操作性和實務性。本文分析了當前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闡明要培養“能力本位”的高素質國際結算專業人才,需從教材選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師資隊伍、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實現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國際結算;能力本位;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等戰略的實施,尤其是重慶作為“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以及自貿試驗區發展的重要城市,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外貿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它要求外貿業務人員具有一定的綜合業務素質,不僅能熟練處理信用證、準確填制全套外貿單證、熟悉外貿函電的寫作等,而且要有能從業務需求出發,整合各個相關科目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國際結算作為高等院校國際貿易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門重要實務課程,其特點是理論和實務并存,并以實務操作為主。該課程的理論層面主要體現在課程內容中眾多的國際慣例、規則和法律條文;實務層面主要體現在如何在眾多國際慣例、法律條文和規則的指導下進行實際的操作。在國際結算的課程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教學內容不好把握,不講條款,實務講解沒有依據;講條款規則,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學生普遍反映國際結算難學,僅憑課堂上的講解和想象,沒有實踐操作,似懂非懂。特別是學生從事實際國際結算工作時,不能很快進入角色,學生的應用能力不能滿足銀行和外貿企業的崗位需求,表現為學生在學校掌握的知識與社會實踐脫節,企業抱怨其實際業務能力太差,有的甚至連撰寫英文函電或信用證審核都不熟悉,企業需要對其進行二次培訓,這種教學方式不符合該課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失敗。
一、國際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手段落后,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視不夠
國際結算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務性,對實訓場所和實訓軟件有一定的要求。目前高校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方法偏于簡單化,陳舊化,突出表現在教師以理論講授為主,上課老師講概念、講流程、講操作、講例題,下課學生做作業,學生被動學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雖有利于知識的傳授,保持了學科的系統性和完善性,但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即使少數學校增加了實驗教學環節,實行了一定程度的案例教學和雙語教學,但由于課時的限制,只能對國際結算方式的主要環節進行實踐操作,無法對完整的國際結算過程進行模擬操作。
2.教材內容與實踐脫節,教學課程體系不合理
國際結算實踐發展迅速,而現有國際結算教材理論知識偏多,實訓操作偏少,內容滯后。例如,書中票據、單據等往往只是以空白樣本出現,缺少票據和單據的實務范例。學生對各種單據只能簡單識別,并不能獨立完成各類單證的繕制。近些年來,銀行保函、備用信用證、國際保理、福費庭等方式由于其簡化的手續、便利的融資優勢,成為國際貿易新興的結算方式。但部分高校的國際結算內容并未設置這些內容。即使一些院校安排了相應課時,教學的重點仍放在結算工具和結算方式方面,忽視了貿易融資業務。
國際結算課程中很多概念、術語的理解都必須借助于一些相關課程的知識。例如,進出口稅費計算涉及稅務和國際貿易知識,填制國際結算單涉及進出口單證知識等。有些學校在制訂專業培養計劃時只注重開設國際結算實務課程而忽視了相關課程,或者先開設國際結算課程,后開設相關課程,這都讓學生在學習國際結算課程時預備知識不夠,加大了學習的難度,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教師本身實踐技能較弱,尤其是“互聯網+外貿”實戰經驗的師資不足
目前,擔任《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企業或銀行結算的相關工作經歷,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弱。加之當前職稱評聘考核制度不合理,一部分教師在科研方面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更新專業知識、把握國際貿易的新動態,特別是在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結算突破了傳統的方式,新型的網絡化、電子化的支付方式越來越普遍,教師的教學內容跟不上當前國際結算發展的新趨勢,課堂教學與實踐嚴重脫節,不利于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部分高校雖然也聘請企業、銀行等一線專家作為兼職教師,但由于配套機制不健全,專家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日常實踐教學中來,往往只是以座談會、講座等簡單形式與學生進行有限的交流,包括校內實踐教學和畢業實踐在內的指導環節中只是掛個名,沒有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
4.考核方式單一,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考核不僅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也是引導學生注重學習過程的重要指揮棒?!秶H結算》通常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的傳統形式。平時成績由考勤、課堂參與度、作業完成情況等組成,一般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側重于概念、原理的掌握,一般占總成績的70%。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學生考前臨時“抱佛腳”,然后“60分萬歲”;考后知識全部“交還給老師”。顯然,這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不必說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了。
二、高校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采取多樣化實踐教學方式,突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而實踐性教學通過案例教學、實驗教學、情景模擬教學、雙語教學等多元化、實踐性強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1)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以貼近結算工作實際而增強了教學的吸引力和互動力,促使學生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迅速轉化為應用能力。學生除了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外,還要組成課外學習小組,通過資料搜集、案例討論、推演計算等完成學習任務。endprint
(2) 實驗教學法
在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上機操作,理解并掌握國際結算方式的業務流程。比如,在講票據時讓學生上機制作各種票據,在講信用證及單據時讓學生制作信用證及各種單據,并進行審單,使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3) 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通過設置工作場景,讓學生體驗仿真環境,扮演工作崗位的角色,熟悉不同崗位角色的工作任務和流程。這種教學法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如信用證、匯款、托收、銀行保函、國際保理、備用信用證等結算方式的業務了流程,匯票、本票、支票等結算工具的制作與票據行為等內容的教學都適合采用情景模擬教學法。
(4) 雙語教學法
在國際結算課程中推行雙語教學是由該課程自身的特點決定的。國際結算主要講授進出口貿易及非貿易結算工具、結算方式及結算過程中的融資方式等。國際結算業務既涉及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部門,又涉及外貿企業、運輸公司、保險公司等眾多相關單位和業務環節,但無論在哪一個環節、哪一個單位,在國際結算業務中所出具、辦理的各種單據、票據均使用英文來制作。所以,為了使學生畢業后順利地進入實際工作環境,提高學生從事國際結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雙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英文水平,必要時輔之以漢語解釋。
2.自編或精選實踐性強的應用型本科教材,完善教學課程體系
應用型人才培養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材要遵循“理論夠用”、“實踐教學貫穿始終”的原則。鑒于傳統教材內容理論性強、時效性差等弊端,應用型本科應該選用難易適度、詳略得當、更新及時、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的教材,也可與企業合作編著項目化和模塊化教材。
再者,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國際貿易專業其他專業課內容是有一定聯系的,教研室在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時,應做好專業課內容的銜接和互補工作,注意課程開設的前后順序,不斷完善教學課程體系。
3.大力開展“請進來”和“走出去”實踐性教學活動,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請進來:學??裳埻赓Q行業、銀行部門的相關專家不定期來校指導交流,共同完善課程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使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協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
走出去:教師可利用假期開展工程實踐,到國際結算崗位一線接觸實際的國際結算業務,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國際結算業務的全過程,更新國際結算專業知識,積累業務經驗,培養和提高“雙師型”素質和能力。從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將自身的崗位實踐案例與專業理論知識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興趣。
4.改革考試制度,豐富考核方式和內容
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應建立以知識、能力、素質為內容的更加科學合理的考試評價體系,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如階段性測試可采用筆試(開卷或閉卷),實踐環節采用實訓練習+實訓報告的方式,課堂表現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等等,避免“一紙定乾坤”。教師應加強過程性考核和實踐性考核的力度,改變傳統的單一理論考核做法,這樣既可以更為全面地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還能考察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使得考試真正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服務。
三、結論
在“能力本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下,要提高《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效果,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還需要多方配合。首先,學生必須拓展知識面,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全面提高素質;其次,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既要熟諳專業又要精通英語,且要有豐富的國際結算實務操作經驗;再次,學校相關決策部門要了解企業的崗位需求,重視實驗室設備的資金投入,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以賽促學,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驗實訓實踐機會,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向東.高?!皣H結算”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4):5-6.
[2]趙璋、李江、魏偉.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改革與開放,2009(11):212-214.
[3]謝琦.高校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0(29):542-543.
[4]潘天芹、孫鈺.“國際結算”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整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209-211.
[5]楊莉.新經濟形勢下基于業務需求的國際結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3):99-100.
[6]宋蔚,鄒超.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國際結算》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1):35-38.
本文系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2017年度校級教改項目:獨立學院“能力本位”主導下《國際結算》課程改革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項目編號:YJ17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402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