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雷
摘 要:猜想,顧名思義即猜測和想象,猜想是學生的一種綜合性物理能力。而且可以說,猜想是推進物理學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結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就如何在物理課堂上培養他們猜想能力進行簡單論述,旨在提升物理教學效果,并幫助初中生養成必要的物理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猜想能力;猜想心理;猜想方向;猜想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3-152-01
由于初中生的年齡不大,生活經驗不足,他們在猜想時大多信口開河,想起什么就說什么,猜不到關鍵點上,幾乎都不知道如何進行猜測與假設。就物理學科而言,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并不能逐個驗證學生天馬行空的猜測,因此與其他教學環節相比,猜測與假設環節是最難展開的。所以為了避免漫無目的的胡亂假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物理教師務必要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在物理課堂教學中鼓勵他們大膽猜想,并在他們進行猜想時給予適當的引導與提示,讓學生真正明白猜想能力對學好物理學科的重要性。
一、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從猜想心理入手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物理課堂教學普遍是教師將現行的物理概念、知識等直接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所有的知識。這種“填鴨式”教學方法扼殺了學生猜想與假設的機會,想象力受到約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相應的發展。隨著物理新課標的普及,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第一步應該是要鼓勵學生勇于猜想,培養他們的猜想心理。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的前提是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悅中猜想,效果必定卓然。例如在學習“蒸發”這一知識點時,物理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條相同的濕毛巾,讓學生根據這些毛巾去猜測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即如何讓濕毛巾快速變干。有的同學會說攤開毛巾會干的比較快;還有的說放在陽光下干的比較快;也有的說放在風口干的比較快;甚至有的同學說使勁甩毛巾,干的比較快。學生的猜想千奇百怪,無論他們猜想是否合理科學,這都是敢于猜想的第一步。因此如果學生提出符合常規的猜想時,物理教師應及時進行表揚。此外,如果學生提出了錯誤的猜想,物理教師也不能對其進行批評或嘲笑,也應該對其進行適當點評并及時肯定學生敢于猜想的積極態度。如此便能給學生創設猜想的空間,在猜想的過程中讓他們不再懼怕猜錯會挨批評與嘲笑,這樣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便成為了物理猜想的肥沃土壤。
二、引導學生科學猜測,從猜想方向入手
正如上文提到的,初中生的知識儲備量及生活經驗都相對比較匱乏,物理又是一門新的學科,面對物理知識與現象的猜想假設時,學生普遍像無頭蒼蠅般找不到猜想的方向。因此學生在進行猜想時,物理教師務必應給予科學的引導,將學生的猜想方向領到正確的軌道上。
例如引導學生猜想影響“導體的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得出以下幾點猜測:
1.導體有圓的,有方的可能會影響電阻大小。
2.通過導體電流大小會影響電阻大小。
3.導體兩端電壓大小會影響電阻大小。
4.導體有的是銅的,有的是鐵的可能會影響電阻大小。
根據以上四項猜想,不難看出學生在進行猜想時其實是毫無方向,胡亂猜測的。像猜想1,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聯想如果說外形上的不同影響電阻大小,那么決定外形的又包括哪些因素呢,即:導體的電阻大小可能與導體橫截面和長度有關。再比如第4條,物理教師可以問一問學生銅與鐵其實是構成導體的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明白銅、鐵等皆屬于導體的材料,也就是說導體電阻大小可能與構成導體材料有關。
綜上所述,在培養學生猜想能力過程中,物理教師的職業僅僅是引導者,物理教師絕不能講現行的概念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從多角度引導學生去發散思維。
三、指導學生正確猜測,從猜想方法入手
正確的猜想方法是培養學生猜想能力的關鍵。而猜想方法可以根據思維分成兩部分,即不加整理的感性猜想和與之相反的理性猜想。
(1)利用直覺猜想。初中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系統,因此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猜想時,可以適當利用學生的直覺思維。比如“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根據自己的直覺不需要考慮自身認知都可以可以猜想出: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粗糙程度、長度、重力等都會有一定關系。此后再利用實驗加以驗證,得出結論水到渠成。
(2)理性猜想。上文說到直覺猜想屬于感性猜想,那么與之相反的即是理性猜想。理性思想,顧名思義,是學生在面對某一物理對象時,根據自身已有知識或經驗對其進行的猜想,一般包括四類:
1.歸納猜想。如敲打鼓面,鼓面振動發出聲響;瀑布撞擊石頭,發出的聲音;汽車發動時會振動,并伴有“咚咚”的聲響。收集大量的類似事實,學生便可以對其歸納,并猜想出聲音與振動的關系。
2.類比猜想。類比猜想就是根據兩個對象之間的相似性,將物理知識從一個對象延展到另一個對象的推理方法。比如水流與電流,水壓與電壓之間的類比關系。
3.聯想猜想。借助與某對象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其他物理現象進行聯想猜想,比如日常煮餃子雖是一件平常的小事,但是當餃子煮熟時便會浮出水面,這一現象就可以與浮力這一知識點進行聯想猜想,猜想出影響浮力的因素等。
4.逆向猜想。思維模式分為順向思維和逆向思維,因此用逆向思維去猜想物理現象就可以稱為逆向猜想。比如液態的露水和固態的霜的形成過程都是水蒸氣凝結而來的,那么水蒸氣何時會凝結成霜,何時會凝結成露又是什么因素影響的呢?根據已知和現行的物理現象,反其道而行去猜想成因即為逆向猜想。總之,猜想方法不勝枚舉,只要是在科學基礎上進行猜想,并且不斷探索與琢磨,學生的猜想能力勢必會得到突破。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猜想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應該在物理教師不斷充實自己,在教實踐中總結檢驗,從培養學生猜想心理、猜想方向、猜想方法等若干方面去潛移默化地進行轉變與完善。并且物理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如此,學生的猜想能力會得到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常 勇.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猜想與假設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教育學.2016(02)
[2] 王曙光.再談初中物理科學探究活動中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J].新校園旬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