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汗古麗·阿不力孜
摘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西方文化、快餐文化的沖擊下風雨飄搖。作為小學語文,要加大對傳統文化教學的比重,讓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真切地去感受傳統文化之美,以此來培養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故此,本文結合實踐教學,從穿越時空,延伸擴展,把握文化特質,誦讀經典 感悟傳統文化,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熱情,立足教材體系,挖掘教材文化特質,學習課外的傳統文化幾點展開有效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學
引言
語文作為承載傳統文化的載體,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尤其在文化激烈碰撞的當下,加強語文中傳統文化教學,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尤為重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不斷繼承并發展的文明產物,是繼續向前發展的基礎與動力,作為教師有義務傳承并發展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而小學階段正是人格養成的關鍵階段。要加強對傳統文化教育的力度,使語文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
一、穿越時空,延伸擴展,把握文化特質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厚重而凝練,在精巧的篇章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與情感。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探究適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文化特質。例如,在教學傳統文化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作品作者所處的年代,講述作者的一些人生經歷,將學生的思緒拉到作品創作的年代以及作者所處的境遇之中去體會此情此境,便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其思想。再者,在學習文本作品的基礎上適當延伸擴展一些與此作品相類似的或相關聯的文章,供同學們去欣賞、比較,進而更深刻地去理解本作品的內容與思想情感。
二、誦讀經典 感悟傳統文化
誦讀可以說是古代私塾最為常用的教育方式之一。有效的誦讀需要通過眼睛將知識傳遞到大腦中,大腦再進行思考后,用嘴巴讀出來,最后再次傳達到耳朵里去,這種周而復始的過程能將一個知識點記憶的更加牢固。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經典,其為歷史的傳承起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民族思想的源泉、更是民俗民風的始作俑者。而這些文化經典最適合的學習方式——誦讀,其抑揚頓挫的誦讀節奏可以加深記憶,更利于學生從中感受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誦讀教學指導。
三、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熱情
傳統文化豐富多樣,但是,隨著時代不斷變遷,很多傳統文化觀點已經很難理解。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一些詩句的內涵深,小學生直接理解起來難度較大。為此,教師可創設情境簡化教學內容,用形象的方法將深刻的道理淺顯易懂地展示出來,使小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自主開發傳統文化內容,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例如,在欣賞《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可利用多媒體,每講一個詩句呈現出一張圖片,也可以呈現整體圖片的一部分,根據詩詞的意境構建一幅圖,創設出一個形象生動的情境。在詩句的理解過程中,小學生也能更好地意識到離別的不舍與古人對友誼的態度。從真實的情境中促進學生體會真正的文化理念,使傳統文化成為小學生現代生活的有效“導航”。
四、立足教材體系,挖掘教材文化特質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顧了文學作品的質與美,可以說是傳統文學作品的代表。故此,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案的時候,應先立足于教材內容,并且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去挖掘文學作品的文化特質;即傳統文化的因子。在講解文章結構與中心思想的時候指導學生去了解傳統文化的觀念、文章文學的底蘊等,幫助他們站在文章的結構角度、文章的思想情感角度以及文化特質的角度上深入探索語文知識,這對提升學生的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在講解韓愈的《師說》一課時,可結合文章內容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的形式導入教學,提煉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從師求學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尊師的意識,加深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記憶。又如,在講解《鴻門宴》一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文章背景與歷史事件的角度上去分析文章文的化特質,把握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關聯性。使學生更深刻地去體會文章所傳達出來的審美情感,進而再達到培養學生民族文化精神之目的。
五、學習課外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僅借助課內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也要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學習,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以此來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讀古典文詩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魯迅先生說的好:“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課外閱讀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補充,好的課外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與印象。學習課外的傳統文化能使學生的內心處得到洗滌。語文是最直接與傳統文化打交道的學科,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載體之一,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語文教師一定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其扎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并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都能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道德和民族精神。這樣的教學無疑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教育意義的。
綜上所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我們民族特有的寶貴資源,但是隨著西方文化、快餐文化的不斷沖擊,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開發,這些寶貴資源的吸引力也會逐漸下降。作為語文教師,在西方文化不斷沖擊當代人思想觀念與價值觀的當下,我們一定要捍衛傳統文化的地位,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這對小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觀念是非常有利的。
參考文獻:
[1]苑金茹,劉華,劉舒菁.將傳統文化的“歷史母體”融入校園文化的“現實土壤”.思想理論教育:新德育,2006(09).
[2]張海霞.將傳統歷史文化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教學中[J].中國校外教育,2015,(25).
[3]陳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思維教育[J].文學教育(中),201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