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年齡特點表明,突破疑難的喜悅,往往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動力。疑難突破有時需要教師進行“點撥”。“點撥”應注重對解決問題的基礎思路的點撥。明確“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是解決“從何入手”,而“如何具體解決問題”則是已學知識的運用,從某種意義看,前者比后者更重要,實際上不少學生探索知識或解決問題時遇到的困難就是不知“從何入手”,一經點撥,茅塞頓開。從這表明,適時、恰當、關鍵的“點撥”,能使學生迷惘的思維快速扭轉過來,實現錯對交替的質的飛躍,從而把正確的概念移入并固定在小學生的意識中,使他們完成自我完善的過程。下面我淺談一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點撥”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點撥;引導;反饋;發散思維
一、抓住反饋啟發“點”
如教學“倒數”時,學生經常在練習中寫倒數時出現錯誤。如2/5=5/2,8=1/8等,這是由于小學生思維定勢的局限性造成的,他們只是感知到等號,而沒有認識到等號的本質意義。發現了錯誤,我把它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討論,有的學生說2/5的倒數是5/2,8的倒數是1/8,而不能用等號連起來;有的學生則說1的倒數是它本身,1就等于1。從這些討論中,教師應怎樣“點”呢?我用8千克=1/8千克嗎?用這類問題來“點撥”,使學生對“1=1”并不只是說明1的倒數是它本身,從而使學生意識到等號是不能隨便亂用的,這也是由于學生對倒數的意義理解不透徹所至,于是我把倒數的概念板書上黑板,在“互為”兩字下面用黑點標明,讓學生討論何謂“互為”,通過點撥引導,學生很快明白倒數是相對兩數而言的一個概念。
二、抓好錯例引伸“點”
對感知了的事物,唯物辯證法告知我們只有通過剖析才能完全認識。小學生的隨意性答案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學生的這種錯誤思維,教師要訊速、及時地扭轉過來,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思維能沿著正軌向正確方向發展。如當學生在計算半圓的周長時,往往把“圓周長的一半”當成是“半圓的周長”這又是定向思維的反映,也是學生對周長這一概念理解不透徹的表現。針對這個問題,我引導學生首先從原始概念入手,弄清一個圖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這樣一層一層地“點”與“撥”,使學生認識到“圓周長的一半”是一條弧,而“半圓的周長”是指這條弧與半圓直徑之和,這樣錯題的癥結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從而完成了通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教學任務。
三、一題多解發散“點”
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它特點是思路開闊,變通流暢,尋求變異等。如何引導學生朝各個方面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思維,我在講授完第十一冊第三單元后,在練習中出示了如下一道應用題:
要生產240個零件,5小時完成25%,照這樣計算,余下的還要生產幾小時?
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巡視中發現大部分同學都是這樣解答:240÷(240×25%÷5)-5=15小時。
我提問還可不可以用其它的方法解答呢?如工程問題,分數應用題等方面去思考,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討論,逐漸活躍起來,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發表不同的見解。
甲生:5÷25%-5=15小時;
乙生:(1-25%)÷(25%÷5)=15小時;
丙生:1÷(25%÷5)-5=15小時
……
我讓各學生逐一說說思路、算理,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表揚了他們勇于鉆研的學習精神,激起他們對一題多解的濃厚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掌握了綜合應用知識由不同角度去發散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思維。
四、認識規律誘導“點”
由辯證法可知,規律存在于一般之中,個別只是一般的特殊情況。怎樣從一般中尋找規律,這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難題之一。由于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尚欠嚴密,往往在回答問題時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對這樣的回答我并不急于及時評價,而是用延遲評價和教師的適時誘導來開拓學生思維,如教學圓的面積公式時,當推導出S=лr2這個公式后,我提示能否根據圓的半徑公式的變化,再寫出圓的面積公式,并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弛聘聯想,各抒己見。這樣學生討論出了S=л(d/2)2、 S=л(c/2 л )2等公式。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成績,讓學生品嘗到了自我解決問題取得成功的喜悅,并且使學生從一般公式找到了有章可循的規律,對各種公式避免了機械性的記憶,激勵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在學生突破疑難問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適時、恰當、關鍵的“點撥”,就能使問題迎刃而解。
作者簡介:
丁亞麗 ,女(1978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小學數學高級教師。從教小學數學教學20年。黃岡小數學會會員,黃岡市骨干教師。2016年被黃岡評為“黃岡市學術帶頭人”,麻城市優秀輔導員。
撰寫的論文《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獲得省一等獎。在2016年的麻城市送教下鄉培訓中主講的《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一課獲優秀示范課。2016年參與的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心理教育在學校中的全面應用》課題完成了研究與實驗工作。課題結題獲得課題研究成果一等獎。撰寫的論文《班主任的價值觀與幸福感》獲全國一等獎。撰寫的教學設計《四邊形的認識》2015獲得省一等獎。課件《克和千克》獲全國一等獎。2015年“教育創新在路上”征文活動中,作品《開放式課堂 活動式教學 全面培育新人》獲省二等獎。
我的座右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