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會
摘要:學困生的產生非先天性的智力原因,大多數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能一視同仁,要主動挖掘學困生身上的優點與潛質,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導學困生學習,將其對數學學科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實現學困生轉化的目的。本文就實踐教學,從加強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困生對數學課程投入滿腔熱情,傾注愛心,有效轉化,發現閃光點,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增強家庭作業針對性,推行“套餐作業”,借助集體力量,增強學生的自控力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希望為同行的教學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有效性
數學較之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學困生普遍存在。學困生直接影響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能否有效轉化“學困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數學教師要想方設法地開展多元化教學,采取有力措施對學困生進行轉化。那么,如何有效轉化學困生呢?
一、加強對學困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困生對數學課程投入滿腔熱情
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能夠總結出這樣一個經驗:學困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特點是對數學學科毫無興趣,數學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將主要精力轉移到與數學課程無關的事物上。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寶貴的心理因素。鑒于此種認識,教師要注重挖掘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學困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這是實現對學困生轉化的基礎保障。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采取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比如游戲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方式等,化抽象的知識為生動具體,讓學困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豐富多彩,改變學困生頭腦中對數學學科枯燥、乏味的印象。另外,在教學中,讓學困生回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不管答案正確與否,都要給予其表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對數學的學習自信心,在此基礎上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為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作用。激發興趣有助于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狀況,提高學習效率。
二、傾注愛心,有效轉化學困生
教師對學困生的愛不能是無原則的遷就,而是一種最深刻、最強烈的熱愛,這種發自內心的、最真誠愛對轉化學困生的學習情況發揮著積極作用。贊可夫說過,“教師的愛是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一種最佳營養劑”,沒有愛也就無所謂教育了。實踐證明,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雙邊情感與思想交流互動的過程。因此,數學教師要主動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對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熱愛尊重學生,對這些學生要有足夠的信心和耐心,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時,也會更尊重、信任老師,而且還會心悅誠服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從喜歡上教師所教學的這門功課,最后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
三、發現閃光點,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學困生也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也希望得到教師的欣賞與接納,得到大家的認可。教師對全體學生的一視同仁,公平對待,消除對學困生的偏見,堅持正確的評價,以正面教育為主,多表揚,多鼓勵,進行賞識教育,對激發學困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促進作用。舉例說明:我們班A同學原本是一名學困生,數學學習成績較差,上課不遵守紀律,不好好學習,但是他特別熱愛勞動,也樂于奉獻。發現這一情況后,筆者在上課時經常表揚他,還讓他擔任衛生班長。在他的帶領下,班級多次獲得了衛生先進班級稱號,其他同學也都對他也刮目相看。這讓他樹立了學習數學學科的信心,學習成績也在教師和優生的共同幫助下不斷進步,最后以優異的成績回報教師與同學。
四、增強家庭作業針對性,推行“套餐作業”
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要針對學生作業齊步走,效率低,缺乏針對性等問題進行分析,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層設計練習題,采取共性與個性靈活配置的辦法,推行個人“套餐作業”,即對學優生布置基礎作業與拓展性作業,針對學困生,多布置一些基礎為主的作業,或者是補救性作業。學生在作業時遇到困難時,可通過QQ或微信向教師及時求助。待學困生完成作業后,要及時將情況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樣也能大大提高學困生的作業質量以及補差效率。現在,我還開辟出每晚半小時的“求助在線”“業務”,使得學困生及全體學生的數學作業質量極大地得到提高,而且積極性也越發強烈起來。另外,我還通過微信平臺及時將學生的作業情況反饋給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家長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
五、借助集體力量,增強學生的自控力
馬卡連柯認為:教師在集體中以集體為教育對象,通過集體來要求個人,在教育集體的同時還要教育個人,并對個人產生影響。可以說,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筆者在實踐教學中發現一個規律,有一定學習目的和團結一致的學習集體,對約束、影響學困生的行為等發揮重要作用。學困生在這種氛圍中也能潛移默化地收到熏陶與感染,有些學困生還能轉變成優等生。例如,我們班上有幾位學困生,為幫助他們學好數學,我先從計算入手,科學系統地教學,比如在教學應用題時循序漸進,逐漸引導他們走向正規。再發揮班級學生的集體力量去幫助學困生,這樣班級里學數學、用數學的氣氛越來越濃。在這樣的環境氛圍的影響下,學困生也常常會不知不覺感受到集體的壓力,進而產生自覺學習的念頭。學好數學學科則會時常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時刻在體現著他們為學好數學學科不斷努力。
綜上所述,轉化一個學困生和培養一個尖子生同等重要。數學教師一定要善于理解學困生的心理特點,以無私的愛去感化他們,用足夠的耐心去引導他們,對學困生要寄以真誠的希望,尊重他們,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真正喜歡上數學,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樹立對數學學科的信心,由最初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參考文獻:
[1] 王璐.促進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的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 張靜.淺談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21.
[3] 郎麗芳.幼師學生數學學習參與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