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帕爾·米爾扎艾買提
摘要:教學者應該吃透課改精神,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采用最佳的教學策略,發(fā)揮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歷史教學;主體地位;有效性
想要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并優(yōu)化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教學主陣地的作用,這也是新課改中的一個重點工作。
一、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差異
教學中的一切問題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那么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從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出發(fā),滿足學生進一步成長的需要。每一個學生都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學生已有的經驗積累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同時學生又是發(fā)展中的個體。馬斯洛指出,潛能,是指個體未來可能發(fā)展的內在能力。潛能不僅僅“將要是”或“可能是”,而且它們現在就存在著。人除了一般的生物潛能外,還有人特有的心理潛能。心理潛能既是人體的遺傳構成,又是個體發(fā)展的內在傾向。[22]也就是說學生具有學習的內在潛能,教師既要相信學生潛能的存在,將其身上存在的多種潛能變成現實的發(fā)展,又要預測其學習這部分知識會遇到哪些困惑和障礙,還要設計幫助學生解決這些障礙的方法和對策。根據學生的現狀和對學生潛能的預測設計教學目標,以求更具目的性和針對性。
二、研讀課標與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立還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是個不爭的事實,其表現形式有多種,如認知方式上的差異、性格的差異、思維能力上的差異等。現代存在主義認為:“教師既不是學生知識的源泉,也不是搬運工,必須要尊重學生的存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經說過:“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學生當作活生生的人。”教師只有認識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將教學目標層次化、具體化才能制定準確、全面、合理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每個學生的成長。
比如我們在學習《鴉片戰(zhàn)爭》這節(jié)課時,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是戰(zhàn)爭的時間、交戰(zhàn)雙方、戰(zhàn)爭的結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等內容,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學生已經認識到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由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變?yōu)榱艘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鴉片戰(zhàn)爭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戰(zhàn)爭的結果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們可以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提高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導入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方面,應使其盡可能豐富多彩,借鑒一些歷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學生喜歡上歷史課,還應該注重與一些其他教學科目的結合,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歷史并不是一門孤立的課程,它可以和語文、地理進行很好地結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收集相關契合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良好地調動。其次,在歷史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地發(fā)揮。一是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教學影響力和課堂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采用適當的方法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其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二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引導者,幫助其掌握相關知識點,并總結一些重要的歷史規(guī)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業(yè)等方面的突出表現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處進行綜合評價。
四、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綱要》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過分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適應這個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轉變師生關系、轉變教學方式、轉變評價方式等。首先,樹立新的學生觀。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更好的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重視他們學習過程中的內心情感體驗,分享他們獲取學習成果的喜悅,成為他們學習的有效促進者和協(xié)調者。其次,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妨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成為師生間愉快、和諧的合作與交流。因此,只有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實踐,并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再次,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學習促進者的教師必須要更新觀念,樹立服務意識,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要尊重、理解、欣賞、善待每個學生。在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努力構建學習者的團隊,確立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代表的新型的學習方式, 促進每一位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學習和成長。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用先進的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行為,打造人文課堂、求知課堂、生活課堂,這就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以提高自
五、在合作互動中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實踐證明,小組討論學習有利于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課堂上,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自己想想”“組內說說”等學習活動,在觀察、思考、研討交流中,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溝通、爭辯等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感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教師的板書設計非常重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清晰的板書下來,才能記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代表到黑板板書,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 過程中大膽伸張自己主張與板書思路,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相互取長補短。實現教學相長,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發(fā)揮的教學目的。
總之,有效性策略產生于教學實踐,只有不斷總結、完善才能找到最佳點。然而,最佳策略的獲得有待我們在實踐教學中相互學習、不斷探索,共同分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