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歷史教學課程中,學生意志力的培養體現在諸多方面。歷史教師肩負著重要的教育使命,他們能夠幫助學生具備強大意志力,鼓舞學生在歷史的長河中繼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古典文化中知榮辱、懂使命、求創新,進一步推動歷史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本文針對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意志培養的價值意義、常見問題及強化措施進行探究,供大家借鑒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意志;形成;繼承
在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領域中,意志力被定位為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發展目標。在意志力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所設定的目的來支配、調整自己的言行,從而鼓舞學生勇于克服各項苦難,更好的完善自己的學習行為和生活習慣。從根本上說,歷史課程并不是對過去事情發展歷程的簡單記錄,它同時還承擔著健全學生人格、培養愛國主義、提高思想覺悟的重要任務。
一、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意志的培養價值
良好的意志品質是一個人獲得發展、獲得成功的關鍵元素。在歷史教學中,學生意志力的培養具備一系列的表現形式。通過中國古代歷史的教育,能夠使學生學會“以古人為鏡、以史詩為鑒”,學會我國歷史發展中最為有益的知識和道理。在中國近代史的學習中,學生能夠深刻的領悟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革命先烈所具備的崇高精神。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推到舊中國、開創新中國的苦難和壓力。在具備深刻歷史素養的同時,凝聚更加堅實、強大的意志力。
二、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意志的培養中遇到的問題
意志力并非天生的,而是個體在后天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動。在當前初中教學過程中,很多初中學生的意志力都未得到完善的教育和培養。尤其是在歷史課程中,重考試知識點、輕素質教育培養的現象十分嚴重。一方面,教師和學生對于“意志力”的關注不夠明顯。另一方面,學生對自我意志力的塑造也難以得到升華。很多學生在家中是獨生子女,在溺愛中長大,意志力十分薄弱、抗壓意識較低,無法在歷史課程中充足感受到完善的價值觀念和意志培養。
三、如何增進初中歷史教學學生意志的培養
(1)塑造遠大的發展目標。在初中歷史課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意志力的培養具備關注。要讓學生能夠明確學習計劃的重要性,鼓勵學生自覺、堅決的實現自己的目標,更好的履行歷史教學中,對學生自信、果斷、獨立、堅韌等品行的培養。例如,在初中二年級的歷史學習階段,教師要在第一節課程上,就發給學生一張“意志力培養計劃表”。組織學生制定長遠的學習目標。同時,結合歷史教材,建立短期、長期目標。短期的目標就是在下一次歷史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長期目標則是使學生成為一名“歷史達人”。將司馬遷酷刑之下寫《史記》、李時珍嘗百草著《本草綱目》等歷史事件融入到學生意志力培養中。
(2)建立強大的踐行能力。要想讓學生的意志力得到鍛煉,教師要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措施,培養學生持之以恒、不達目標絕不罷休的精神。尤其是是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信心。幫助他們具備“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學習精神。例如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名比較內向的學生,他的歷史成績處于中上游水平,但是因為性格的原因,他的歷史成績進度較為緩慢。因此,我利用課間的時間,單獨找這名同學進行談話,耐心講解背誦歷史的小竅門,使他能夠對自身歷史水平的提高具備更多的熱情。在課堂上,有目的的選擇一些歷史問題由這名同學回答,使他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信心。使學生能夠具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意志力。
(3)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要培養學生承受挫折、攝影環境的能力。要鼓勵學生克服挫折和苦難,增強他們的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使他們能夠具備更加強烈的責任意識。例如,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名女同學名字叫小愛,剛開始的時候學習成績還可以,但是過了一旦時間以后,我發現她的成績下滑的非常厲害。經過我和她的同桌、家長溝通過了解到,原來她的父母因為感情不和離婚了。這件事情給了小愛很大的打擊。她開始自暴自棄,出現了疏于學習、懶于學習的現象。因此,我在組織學生學習中國近代史的過程中,結合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要求學生利用五分鐘的時間說出自己的感受。其中,小愛寫到“不要輕易低頭,只有堅持和努力,才能夠得到勝利。”針對于這句話,我特意在同學們面前表揚了小愛,并且將大家再一次重申了“努力才能換得新生”的道理。使小愛能夠從我的言語中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擺脫生活當中的霧霾,具備充足的抗壓能力和優秀的學習品質。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歷史課程教學課程中,教師要以不同的歷史事跡作為發展載體,組織學生感受到堅實的信念和健全的意志。用歷史典籍中良好的思想品質激勵自己,通過一件件歷史事件,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優秀意志力的塑造,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孫獻民.淺析歷史教學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S1):126.
[2]阮巧玲.寓意志品質教育于歷史教學——例談歷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歷史教學問題,2008(3):105-106.
[3]李民弟.利用歷史素材對中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J].文教資料,2006(25):90-91.
[4]于秀蘭.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馬風云(1969.10—),男,民族:回;籍貫:寧夏固原;單位:寧夏固原市第六中學;學歷:本科;職稱: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