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均
摘 要:為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不少新理念、新方法開始應用其中,大量實踐表明,分層教學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圍繞分層教學,從準備工作、具體應用兩大方面分析了該方法在初中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實際應用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班級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采用過去一刀切的方法,難以全體兼顧,容易導致兩極化。隨著新理念的提出,許多新方法相繼產生,如分層教學法,重視學生之間能力、思考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根據此制定相應的目標,并對整個教學過程加以調整。但該方法在執行時存在著很多問題,必須考慮周到,合理運用,以提高教學質量。
1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1.1加強心理溝通
對于分層,部分初中生和家長容易產生誤解,認為分層次就是歧視。因此,開展分層教學之前,應充分與家長和學生溝通,令其了解該方法,并進行心理疏導。把意見征求書寄給家長,將分層教學的相關內容詳細陳述,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認知,并鼓勵孩子接受。也可采用網絡解疑、電話訪問等方式,分析過去的教學法和分層次法的區別。為消除家長和學生的擔心,進行心理溝通時,需強調兩點:第一,層次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目的是認清學生的真實水平,并在此基礎上予以提升。所以并非在高層次就對學生有利,而要清楚自身能力。第二,層次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適當調整,基礎差的同學通過努力也可以進入到高層級,而尖子生如果太驕傲不進取,也可能會退步。
1.2合理確定分層
如何分層很關鍵,應綜合學生各方面考慮,對其進行整體考察。選取基礎現狀、主動性、自覺性、接受能力、學習態度、自信心等指標,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打分,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其平時的表現作出客觀評價。一般都會分為三個層級,但筆者認為可適度增加,比如分為A~E五個層級,其中,E級為底子薄弱、成績較差且態度消極、缺乏自信的學生,基本沒有人全部符合,設計這一層級主要是為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同樣,最初階段達到A級的學生也極少,可給學生提供上升的空間。然后,需確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以D層級學生為例,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令其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內容,提問應以基礎問題為主,教學方法適宜采用模板式,考評時則要先鼓勵,再指出其不足之處。
1.3層次變動方式
正如前面所說,層次是根據學生的表現不斷變動的,A級和E級的人都極少,是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他們并沒有那么差,但距離優秀還有一定的差距,進而培養他們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既要努力進取,又不能太過驕傲。至于變動時機和方法,教師可以抓住關鍵因素,如成績、態度等,素質教育不提倡唯分數論,但成績無疑最能直接反應學生的綜合表現,包括課堂知識掌握情況、考試技巧等。而態度,則關乎層次教學法的開展,所以整個過程都必須觀察學生心態的變化。隨著學生基礎的鞏固,以及成績的提升,教師應適時創造升級條件,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申請,也可以通過暗示等方法予以引導。如果部分同學需要降級,教師務必要做好心理開導工作。層次變動不能太過頻繁,每學期2~3次即可。
2實際中的具體應用
2.1課堂教學
在過去教學中,往往是根據知識點的難度確定教學方式,以提高課堂效率,比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表達形式,可以一筆帶過,學生了解即可。而方程組的求法原理,需要學生弄清楚,再高一層次,需要靈活運用,如代入法、消元法等。這種方法忽略了學生的能力,只是把教學內容劃分層次,而分層教學則是兼顧學生、知識難度,D層次學生熟悉方程組的表達形式,能夠根據教材上的步驟完成練習即可;C層次學生則要脫離課本,熟練掌握解題步驟;B層次學生應該靈活運用常用的求法;A級學生則要求能推理各種求法,并在應用中靈活轉換。課堂提問時,D級、C級可問學生是否掌握剛才的內容,有無疑問,B級學生則可問們是否有新的想法。課堂練習亦是如此,根據學生的層級安排相應的習題。
2.2課后輔導
在留置課后作業時,D級學生完成教材上的習題即可,如果教材習題有難度,可將其分解開;C級學生則側重于鞏固練習,習題涉及主要知識點、疑點難點;B級、A級學生則可做一些經典題目,或者從課外資料中挑選一些難度較大的提高題,不強求學生能全部解決,但要有思考過程。
課后輔導很容易被忽略,老師和學生的空閑時間經常沖突,采用分層教學法,教師需掌握輔導方法。若是A級、B級學生,盡量讓他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互相幫助,教師可予以適當點撥;C級學生則可建立小組,合作交流,相互之間補充促進,提高自學能力;D級學生可予以個別輔導,使其打牢基礎,并逐步掌握學習方法。輔導不同層次時,盡量分開,以免彼此間打擾,如果低層級的學生有興趣,也可以旁聽。
2.3復習考試
一般而言,課堂復習時間較短,依據分層教學法,A級學生可以自由復習,B級學生則可引導他們嘗試用新方法解題,在平時練習中一定會遇到不常用的新方法,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的創新求異意識。C級學生則要熟練運用求根公式、因式分解等方法,D級學生熟練掌握教材重點內容,并能用最基本的方法解題。
為突出分層教學法,在期中、期末等重要考試中,可設計不同難度的試卷,由學生根據自身實力選擇。成績只是期中評價或期末評價的一部分,還包括其他因素,如對試卷的選擇,如果平時表現優良的學生選擇D級試卷,教師可在綜合評分中減分,這么做是為了避免學生為考高分而故意選低層級的試卷。而對于低層次選擇高層級試卷的學生,應視情況而定,有些學生潛力很強,有些則是為了希望能獲取好評價。
3結束語
每個學生的思考方式、學習能力、基礎都不同,應該因材施教,根據其具體水平采用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隨著素質教育的實施,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受重視,為解決應用中的困難,還需教師做足準備,靈活應變,充分發揮該方法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張羽茂.淺析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關愛明天,2015,31(7):186.
[2]許志軍.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14(68):77-78.
[3]刁平.分層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6,27(20):92.
[4]董文.研究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大世界旬刊,2017,2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