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將



摘 要: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是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解高校輔導員在心理支持方面的需求,以為針對其開展心理相關的培訓提供參考。本研究文采用自編問卷對某市的245名高校輔導員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發現,高校輔導員對于心理支持具有較大的需求,突出表現在緩解自身的壓力、面臨學生突發事件、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開展工作等方面。同時也發現,高校輔導員希望通過比較直觀的形式獲得具有實踐性和操作性的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心理支持 需求狀況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社政[2001]1號)中指出要重視對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其他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師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內容的業務培訓[1]。高校輔導員作為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導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和人格特征,不僅關系到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滿意度, 也會影響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格完善[2]。那么,為輔導員提供心理相關的培訓就成了輔導員隊伍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為使輔導員心理素質提升培養方面能夠更有針對性,更加貼合輔導員的需求,本研究從輔導員在個人成長中期望獲得的心理支持與工作中期望獲得的心理支持兩大方面進行了調查。以期為今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如何更好地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及心理知識等方面的培養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對某市部分高校輔導員發放問卷285份,有效回收245份,有效回收率86.0%。
(二)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采用自編問卷《高校輔導員心理支持需求調查表》。該問卷分為個人心理支持需求和工作心理支持需求兩個維度。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對調查的結果進行了統計整理,主要包括個人成長心理支持的需求、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在工作中希望獲得的心理支持、獲得心理支持的形式幾個方面。
(一)個人成長中心理支持的需求
采用開放式問題對輔導員個人成長中心理支持的需求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輔導員個人心理支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與壓力相關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何在高強度工作下釋放壓力,緩解壓力的技巧,處理突發事件后的心理輔導等;其次是與有效溝通相關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如何有效地與領導、同事、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發生關系沖突時如何處理等;第三是與心理問題或障礙識別等方面的需求。主要包括如何有效快速識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第四是輔導員的角色定位以及個人的職業規劃相關的需求。希望能夠在以上這些方面開展有關培訓。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輔導員的個人需求與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感受到較高水平的壓力。當然,這與他們的工作性質有密切的關系,從事學生管理需要他們離崗不脫崗,他們難以將工作完全地獨立于個人生活之外。可見他們在工作中具有較高程度的工作投入,所謂工作投入是指組織成員控制自我以使自我與工作角色相結合。然而,在面對壓力源或身處壓力情境時,個體高水平的工作投入就像是雙刃劍:它既能有效地緩沖客觀性壓力源帶來的負面作用;但同時,一旦個體知覺到了巨大壓力,它就會加劇主觀知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3]。因此,輔導員在工作中要合理的控制工作投入的程度,以發揮其積極作用,避免其消極作用。
(二)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
對輔導員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情況進行了壓力源的頻次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輔導員的壓力源中突發事件多、工作需要承擔的責任重大、工作任務量重三項引發的壓力明顯高于其他各項。
就前三項壓力源來講,選擇的人數超過或接近半數,由此可以看出這些方面作為壓力源而引發輔導員的壓力感具有普遍性。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大多是日常性的學生管理工作,并且這些工作往往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依,對他們的工作能力提出挑戰的同時也引起了極大的壓力。在實際工作中瑣碎的、一般性的事情占據了他們的多數時間,然而調查的結果顯示突發事件多帶來的壓力最普遍。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一旦發生突發事件,他們就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來處理這些工作;二是他們在處理突發性事件時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對事態發展的控制,與學生家長的接洽,突發事件中學生的安全以及對其他學生的影響等;三是突發事件的產生一般無規律可循,他們需要在處理的過程中摸索。針對這些情況,輔導員首先需要得到更多的社會支持(包括上級領導、同事、學生等),他們還需要有釋放壓力的途徑(如合適的宣泄空間、傾訴的對象及放松的場所等)。重要的是需要學習一些處理突發事件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如引導他們調整認知,重新認識突發事件。
(三)在工作中心理支持的需求
對輔導員工作中需要學習的心理方面的知識需求情況進行了頻次統計,結果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輔導員在工作中對于如何處理以及識別學生心理問題的需求教委突出。究其原因,由于專業性的限制,多數輔導員只是在感性上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所認識,但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更缺乏采用專業的技術面向學生開展相關工作。因而,輔導員對心理學知識的需求表現出了極高的需求。這些需求尤其以學生心理問題的應對技巧及識別表現的更為突出。這就提示在輔導員隊伍建設和培養過程中,系統地進行心理學基礎知識以及相關技術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學生,提高與學生交流的效率,與此同時這些問題的解決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他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水平。
(四)希望獲得心理支持的形式
對輔導員希望獲得心理支持的形式進行了頻次統計,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輔導員希望獲得心理支持的形式按照選擇人數的百分比從高到低排序為:案例討論及分析、心理知識專題講座、戶外拓展訓練、心理沙龍、個體心理輔導、團體輔導。
可以看出,多數輔導員希望通過案例討論及分析這樣比較直觀、操作性較強的活動形式獲得心理支持。當然他們也希望接受心理學知識的專題訓練,并且借助戶外拓展訓練放松身心,提高素質。在今后對輔導員的培訓,既要考慮他們需要哪些方面的心理學知識,還需要考慮采取容易接受、比較切合實際工作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方式進行。
三、建議
通過以上結果和分析,多數輔導員對心理支持具有較大的需求。無論是個人的心理支持需求,還是在工作中的心理支持需求,都與工作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同時他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壓力情境較多。為了更好地維護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證他們能夠以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學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一)個人層面。
輔導員作為需求主體需要重建認知,正確面對壓力,同時積極地學習心理保健和預防心理疾病知識,學會自我調適,提高應對壓力的技術。在實踐中強化心理訓練,培養心理教育能力,增強自信心。
(二)學校層面
首先,學校注重情感投資,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寬松的心理氛圍和良好的心理環境,排除心理癥結,使他們能有歸屬感。其次,明確工作職責,進行科學定位,減少他們在工作中的角色沖突。再次,關心生活與心理需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及應對學生心理問題和其他問題的技巧,建立健全心理放松途徑和設施,為他們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社政[2001]1號)
[2] 陳秀敏. 教師情緒表現與效能感的相關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6):672-674.
[3] 李銳, 凌文輇. 工作投入的研究現狀[J]. 心理科學進展,2007,15(2):366-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