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學輝
【摘要】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在社會進步的帶動下逐漸取得了良好效果,中職學校在教育教學方面也在積極努力,尤其是學前教育專業,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強化美術教學實踐能力,這不僅會提升專業學生的美術技能,而且還會培養大量優秀人才。本文首先分析了培養現狀,在此基礎上探究了具體培養措施。
【關鍵詞】中職學校 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美術 教學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214-01
前言:
中職學校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逐漸將發展重點轉移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能力培養中來,針對專業學生在美術教學方面進行實踐能力強化,這不僅是幼師任職的基本能力要求,又是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具體體現。本文對此展開探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1.培養現狀分析
1.1課程設置不合理
大部分中職學校為了完成專業教學任務,在設置專業課程時,經常忽視實踐課程對專業學生發展的重要性,其中學前教育專業也包括在內,校領導以及教師所設置的理論課程占總課程數量的一多半,美術實踐課程量較少,已有美術實踐課的課時較短,即使學生想在這方面不斷強化實踐能力也會受到課程限制,不利于學生提升美術實踐能力,不利于未來幼師優化美術教學效果。
1.2實踐機會不足
從上述美術課程設置可知,雖然美術理論知識傳授是極為必要的,但是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非均衡發展并不會全面發揮學生在美術教學方面的潛力,反之,還會使學生對美術教學產生抵觸心理,長此以往,學生會失去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此外,中職學校沒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外出實踐機會,美術見習次數較少,進而不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不利于學生提高美術實踐水平。
1.3基礎知識不扎實
目前中職學生所掌握的素描知識、線描知識較匱乏,進而不能為美術實踐能力增強奠定良好基礎,不利于美術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然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之所以未能鞏固基礎知識,主要是因為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再加上,美術教學各內容間缺乏緊密聯系,學生學習難度加大、學習效果不明顯。
2.具體培養措施
2.1實施分層教學
傳統的美術教學形式并不能真正調動學生在美術學習方面的積極性,要想激發學前教育專業中職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應對班級學生全面了解,在掌握學生學習特點、美術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對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實施分層教學法。
2.2組織多種活動
中職學校應該以校園或者班級為單位,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組織多種形式的美術比賽活動和充足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開闊美術思維空間,創新思維方式,同時,有利于階段性提升學生美術能力和專業能力。此外,中職學校還可以在業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美術展覽活動,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提升美術修養。
2.3加強實踐考核
適當增加美術實踐課程,并延長課程時間,進而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檢驗自我,針對性的彌補理論知識不足,與此同時,教師還應不斷針對學生進行實踐考核,通過考核成績檢驗實踐學習效果,以此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合理控制教學進度。優化實踐考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美術教學實踐阻力,提高美術學習效率,促進美術實踐活動順利開展[1]。
2.4完善評價機制
傳統評價方式的適用范圍較小,完善后的評價機制能夠在幼兒美術理論知識傳授、美術繪畫以及美術手工作品等多方面展開評價,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不僅僅局限于一種,常用評價方式主要有自我評價、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三種,結合評語學生能夠發現自身在美術教學實踐中的優勢和劣勢,針對優勢學生可以繼續發揚,針對劣勢要針對性彌補,在此期間,學生創造美術能力提升機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美術學習技巧,探索到適合學習方法的同時,還會增進小組成員間的感情。完善的評價機制一方面能夠優化提升學生專業性,另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提升學習美術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2]。
結論: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在發展的過程中,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分層教學、組織多種活動、加強實踐考核、完善評價機制等措施提升美術教學實踐能力,這既符合幼師美術素養發展要求,又能促進幼師全面進步。這對美術教學改革深化、學生良好美術學習習慣培養具有積極意義,此外,還能優化美術教學實踐效果,優化美術教學實踐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惠菊.地方專科院校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探索——以麗江師專學前教育專業為例[N].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4):50-53.
[2]陳寧遠.提高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質量的策略[J].現代企業教育,2014,(4):110-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