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德江
摘要:高中階段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可僅局限在培養學生的智力,而要注重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為了有效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元智能理論,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逐步化被動為主動的進行相關地理內容的學習。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在提升自身地理能力的同時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本人結合自身多年實際教學經驗,就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元智能理論闡述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高中地理;綜合素養;教學效率
所謂多元智能理論,通俗而言就是說,每一位學生都有其擅長的方向,教師教學的目光不能夠僅局限在學生的智力這一智能板塊,對學生諸如語言智能、邏輯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認知智能以及觀察智能這幾個智能板塊也需要投入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治理決定學生成就的觀點,要認識到,只要學生能夠在上述某一個智能領域出彩,學生就能夠成為人才。教師一旦能夠轉變觀念,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地理教學,學生自然能夠提升學習自信、生活自信以及同學交往自信,從而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
一、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樣化
針對學生不同的智能板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就不同教材內容有針對性的發展學生不同智能板塊的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完畢地理學科內容之后,能夠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對于圖片和地圖這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發展學生空間感知智能,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在腦海中進行相應地圖的構建,通過訓練,顯著提升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對于新聞熱點事件這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的發展學生的邏輯分析和語言智能,讓學生就當下熱點進行自主思考,從而產生自身獨特的見解,并通過和其他學生的論辯加深對相應內容的理解。
例如,在2014年云南發生地震以后,我就這一熱點事件,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尋找在災害中降低物質和人力受損的方法。學生經過自身的思考,結合所學習的地理內容,可以在充分調動已學知識的基礎上,找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并且在和其他學生交流論辯的過程中將解決方案進行完善。由此,學生就能夠充分夯實已學知識,并且顯著提升自身的邏輯思考以及語言表述智能。而且,在探討解決方案的時候,學生會在大腦中構建出當地的地圖,這充分了開發了學生的空間感知智能。
二、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實現教學方式的個性化
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一概而論,同樣也不能以同樣的教學方式教導每一位同學。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教師可以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擅長能力,結合學生的擅長能力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顯著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效率。對于語言智能和邏輯智能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情境下進行相應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運動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實踐中感受書本上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相應的知識點,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對于音樂智能和空間智能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音樂或者圖片的方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直觀理解相應的知識點。而對于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較強的學生,則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知識的自主學習。
例如,對于班級內音樂智能和空間智能較強的學生,我在講述和《地形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相關的內容時候,為了有效發揮這部分學生的優勢,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播放了“天路”這首歌曲。在歌聲中,學生能體會到交通運輸對人民的重大影響,從而能夠深刻理解文章的內容,由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分層教學
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是因為如果無視學生的基礎進行地理任務的布置,部分同學會感到輕松,而部分同學則會感到艱難,這樣就很難發揮任務的功效,還會導致學生因為任務輕松或者太難對地理學科產生抵觸情緒,這極度不利于學生地理能力的發展。由此,教師可以深入了解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智能擅長點,合理要求學生達到任務的何種地步。只有如此,每一位學生才能夠真正通過努力獲得地理能力的提升,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地理素養。
結語:教師需要意識到,只有全方位的人才才是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才能夠真正在未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多元智能理論是當前值得推廣的教學理論,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該理論的優點,以及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能夠深入洞悉教材內容和自身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如此,教師才能夠真正發揮多元智能理論的優勢,幫助學生在自身實際能力基礎上獲得地理綜合素養的顯著提升。此路漫長,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