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寶
[摘 要]校本課程是一門高度實用的課程體系,包括學校的辦學宗旨,課程意識,教師素質,教學資源和課程管理機制等方面,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教師應結合現行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本文主要討論了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的基本概念與實踐,并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未來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創新
教師應以數學校本課程為重點,通過各種課程形式,讓學生喜歡上數學,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獲得有效的發展。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概述
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是指學校自己開發自己學校的教學課程,并結合學校本身的實際情況,對師生進行充分調查和驗證,設計出校本課程開發的方案,并應用于學校的教學實踐中。小學數學課程的開發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發校本課程,可以更好地對其地方課程進行更好的加工完善,這可以結合當地條件,使當地課程更具創意。在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或通過其他手段補充和改編數學教材。
二、小學數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創新策略
1.設計具有規律探究的課程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規律,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探究和發現數學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規律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可組織學生探索一些數學規律,如數字,圖形等的規律,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神奇的斐波那契數列”:“數學家斐波那契在《算盤書》中提出一個問題:已知一對兔子每個月能生下一對小兔子,小兔子出生后第三個月可以開始生小兔子。假如一年內兔子沒任何死亡,則一對小兔子一年里能夠生下多少對兔子?”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等方法思考探究,學生發現一年里兔子的對數變化是(1,1)(2,3)(5,8)(13,21)(34,55)(89,144),觀察這組數字可以發現從第三項開始,每一項都是前兩項的和,由此得出一對小兔子一年里能夠繁殖成144對兔子。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規律探究,從而感受到數學的奧妙。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刺激學生的學習欲望
學習目標的達成,教學信息的反饋,學生資源的開發與課堂表現是不可分割的。課堂表現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揭露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或認知缺陷,并收集學習信息為采取補救措施而準備。能夠產生疑問,學生才會有興趣學習,才會有進取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是發展思維能力,特別是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有了收獲,他的心理趨勢是渴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因此,給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一個題目經常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通過表現可以開闊學生的思路。另外,通過表現老師可以發現學生容易混合的知識點,易錯點,易漏點,從而準確斷定自己的評論,“以學定教”。在表現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追問、點撥、啟發、引導,及時評價學生的表現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在表現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應該清楚知道問題的出處,然后留給某些表現欲強的學生去幫助糾錯。并讓出錯的學生把正確答案寫在自己的糾錯成長本上。小組及小組內展示成員的確定可隨時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小組抽簽)確定,公平、簡潔、高效。課堂上,要特別重視和呵護學出來的“表現欲望”,無論表現的結果對還是錯都是重要的資源。對于老師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典型資源可采用欽定的方法補展,既可以發揮典型資源的價值,也可以對抽簽偏差進行矯正。在同學展示環節,每人要善于傾聽,有不同見解,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
3.設計操作益智課程
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操作益智的題目,讓學生盡力去解決,比如擺火柴棒、一筆畫、神奇的七巧板等具有開闊學生思維空間的題目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數學的魅力。如在學完比的知識之后,老師設計一個畫五角星的活動,讓學生按照提示,通過量角器,圓規等工具繪制五角星;然后通過計算和測量,發現五角星中所有線段之間的長度比都近似于0.618,符合黃金分割比;然后讓學生嘗試探究正五邊形對角線連接之后出現的所有三角形,發現都是黃金分割三角形。這樣的教學,激發了學生對黃金分割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讓學生搜集關于黃金分割在各個領域中應用的例子,引導學生了解黃金分割的意義,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總之,教師應注重開發數學校本課程,提高數學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學,獲得真實有效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玉鋒. 小學數學校本課程開發初探[D].由東師范大學,2008.
[2]曹培英.《小學數學操作活動的教學模式》[J].《小學數學教育》,2000(3).
[3] 曾彩蘭.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