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連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也開始向著靈活化的方向不斷發展了.所以,也就對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時代在發展,教育正創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了神州大地。近幾年來,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日新月異,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為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創新教學;發展特長;探究學習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學開始,絕大多數同學對它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倡高效的課堂教學是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數學教學繼續前進的必然要求。為了能夠讓初中生的基礎學習更加扎實、牢靠,新課標對初中數學做出了相關的改革,也對初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為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利用開放題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基礎學科,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而開放題的教學,又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尤其對學生思維變通性、創造性的訓練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開放題的教學中,選用的問題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為大多數學生所接受,既要隱含“創新”因素,又要留有讓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充分施展他們聰明才智的余地,如:調查本校學生的課外活動的情況,面對這個比較復雜的課題,一定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學生要討論的問題是用什么數據來刻畫課外活動的情況,是采用調查和收集數據。接著的問題是“可以調查那些呢?”對此,學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對學生提供的辦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充分討論,認識到不同的樣本得到的結果可能不一樣,進而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這些解釋中能作出什么判斷?能想辦法證實或反駁有這些數據得來的結論嗎?這是一個開放題,其目的在于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吸收信息和提出新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二、尊重和鼓勵學生發展個性特長
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此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三、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能力實際上是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聽、說、想等方面的能力,它們是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學習能力,也是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的保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聽”就是學生首先要聽課,同時也要聽同學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課后的感受,這就需要有“聽”的技能。因此,教師要隨時了解周圍學生對知識要點的理解及聽課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聽課技能。例如:在聽課過程中怎樣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與教師同步;怎樣才能更好地領會教師的講解;怎樣學會歸納要點、重點;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辦;別的同學回答問題時,也要注意聽,并積極參與討論等。“說”就是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對數學中的概念能夠做出解釋,與同學之間進行討論,向老師提出問題,使得自己的見解和提出的問題易于被別人理解。“想”就是要發揮學生思維的“自由想象”。例如:我們在講完“圓的有關性質”后,提出“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體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想象中對所學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形成聽、說、想能力的條件,并不斷摸索培養的規律和方法。
四、鼓勵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教學目標的制定者和教學計劃的執行者,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遏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逐漸依賴教師的“教”,而忽視自己的“學”。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愿意進行主動的學習探索,才能使學習興趣得到培養,進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探究學習是指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并自主探究問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自我能力發展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一個情感活動的過程,學生在獨立學習時,會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和現階段的數學能力,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遇到阻礙時,會產生解決問題的想法,并積極投身于學習實踐中。當問題得到解決后,學生會獲得一種學習成就感,并且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從而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樹立學習自信心,激發學習探究的動力。探究性學習能夠將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原本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者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者,這樣的教學轉變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改革得以落實的重要途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也開始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乃和.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常規訓練[J].考試周刊,2015(13).
[2]張朝軍.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分析[J].城市地理,2014(20).
[3]王榮玲.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之研究[J].魅力中國,2014(23).
[4]吳良斌.優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J]. 學周刊,2016,(26).
[5]董文超.如何構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J].學周刊,2016,(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