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給娜·哈布道達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中之重,良好的閱讀能力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引導;學生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0-0026-01
引導學生閱讀不僅能夠增長他們的知識,還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從更高的層面去認識自己和改變自己。小學語文與閱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文教材里面有很多文章都需要學生閱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讓學生能夠正確的進行閱讀,這是新課程背景下對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文章主要從以下幾點分析了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
1.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力,教師要想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首先得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語文的學習中構建閱讀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要為學生做好范讀,并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第二,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熱情,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地震的紀錄片,并展示地震中的感人片段,引導學生更好的感受文章的情感,讓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有更多的欲望。
2.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章閱讀過程中抓重點詞句,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級《難忘的一課》的教學中,文章中三次出現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在這句話出現的時候,教師要特別強調,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感受,促進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3.加強閱讀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閱讀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讓閱讀不僅僅限制在課本教材中,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可以從作者的背景入手,拓展課本知識,豐富學生的閱讀思維,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4.結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閱讀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有效配合,讓閱讀成為語文教學中的習慣,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他們的視野,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熊世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