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 要 當今社會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重要,而這些與學校中的人文素養的教育息息相關。本文就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探掘、課堂演繹以及生活延伸、社會熱點等方面展開分析。
關鍵詞 人文素養 中職生 語文教學 社會熱點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9.046
On Chinese Teaching and Promotion of Students' Humanistic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LI Dan
(Changsha No.1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127)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people and society, people and na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s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ducation of humanistic quality in school. In this paper,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reading, exploration, classroom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life extension, social hot spots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Keywords humanistic quality;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social hot spots
人文素質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1]中職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念成型的關鍵時期,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很大程度上與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開展情況密切相關。當前,我國中職生的人文素養普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社會道德感不強,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等弊病。[2]中職學生的理科學習較差,與其他學科相比,在人文素養的培養上,語文存在突出優勢。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人們使用語言表達思想感情、進行思維活動和人與人之間思想和情感的交流,這是工具性的體現。語文的學習是其他學科的學習基礎。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語文傳達的是思想感情、承載的是文化精神、體現的是價值觀念、積淀的是人類文化。因此,語文在一個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不可缺少,不可替代。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影響其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職語文課程新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的重要特征就是統一的人文性、工具性,強調在教學中對學生文化底蘊、文化積淀等進行有意識的增加。[3]
語文課一直以來被看作是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具有強烈的依附性和單純的工具性。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的語文教學也習慣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模式,死板,機械。評價模式則單一落后,沿用卷面考核方式,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檢測,導致教師理論滿堂灌,學生只對課文死記硬背,文學素養和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因而可能產生一定程度的厭學心理。同時教學資源單一,過度依賴于紙質教材,教學內容相對單一,不能多方位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不能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作用。[4-5]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積極尋找科學的解決措施,合理將人文精神滲透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有直接的現實意義。
1 從閱讀中探掘人文底蘊
閱讀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廣泛閱讀經典作品,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教學應當扭轉純技能訓練的走向,真正轉向人文教育。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大量的經典文本,讓學生接受這些精神的熏染,提升其精神境界。中職生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的學生非常少,如何通過每天的語文課使所有學生逐漸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呢?嘗試課前三分鐘美文推薦,先讓學生課前精選文章,課前三分鐘在講臺上朗讀,師生共同賞析。學生朗讀一篇美文是對自己一次成功的心靈洗禮,用自己最響亮的聲音,在眾人面前展示自己、戰勝自己。讀完文章后,當大家的掌聲熱烈響起時,學生獲得了成長過程中最可貴的自信。雖然只有不到三分鐘的時間,但每一天的堅持使多樣化的文章內容呈現給學生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閱讀聆聽美文的過程是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自我完善的絕佳過程,避免了教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的空洞說理帶給學生的逆反心理,既增加了課外閱讀量,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更全面提升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
2 在課堂上演繹人文風采
要將人文精神的培養落到實處,課堂教學這一環節必須高度突出。教師“傳道、受業、解惑”,學生 “聆聽、接受、模仿”,這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獲取語文知識是有效的,但是要培養學生科學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則是不夠的。
語文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精心組織每一次活動,使每一個點都能給學生以人文關懷,改革教學模式,把學生推向主體學習、自主學習的地位,幫助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只有加強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互動的教學平臺,才能積極而有效地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的過程。教師應明確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使語文知識的傳授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相融。在中職語文課的教學過程中,創建適宜的、生活化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思考,從而感受到人文素質的力量與魅力。endprint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教材確定一個有意義的主題,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小型的教學討論活動。討論可以提高學生對是非的判斷能力、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祝福》一課時,可引導學生討論“是誰害死了祥林嫂”,通過討論,學生學會如何通過人物在故事情節中的表現把握人物性格,積累識人的經驗,也逐步理解小說的主旨。課堂上的有效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接受到全面系統的人格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創設學習情境保證學生自探、自求、自創,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靈活、創造,實現教學的民主、啟發、多樣。在教讀馮友蘭先生的《人生的境界》一文時,我要求學生課前上網搜索并摘抄有關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和事,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學生搜集到不少優質資料,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肝義膽;有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勇敢與高潔……學生在搜集分享的過程中陶冶了情操,提升了人生境界,感悟了人文精神之美。
3 在生活中之戰施展人文智慧
人文精神的養成需要學生的內化,學生只有自己在實踐過程中才能完成這個內化過程。語文教學要重視人文性,必須走向生活、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只有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從人性出發,人文素質教育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中職語文教學才不會成為虛無縹渺的空中樓閣。課外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形式,是更廣闊、更生動、更富吸引力的大課堂。在這個大課堂里,學生的德智體美勞更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學生的志趣、愛好更得以充分表現和發展,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提升。通過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從中體察社會,體察生活,內化人文情懷。如在“綠色伴我行”的語文實踐活動課上,布置學生看視頻、查資料,懂得人和地球上的動植物要和睦相處,共同維護生態平衡,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破壞了環境就要受到懲罰,在家里開展勤儉節約,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杜絕奢侈性消費和鋪張浪費現象,實現健康文明、節約、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要求居住在農村的學生給鄰居發出倡議書,提倡多植樹少砍樹,把地里的殘存地膜撿拾干凈,不焚燒作物秸稈,農藥瓶不隨手扔掉,死去的動物要消毒深埋。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增強了對國家、對社會、對朋友、對家庭、對自己的責任意識,學會用人文關懷的心態對待一切。
4 用熱點激發人文關懷
教師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熱點問題和重大時政新聞,閱讀和了解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要聞和社論、時評,精心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熱點事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語文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改變傳統語文課堂的枯燥灌輸,讓語文帶上鮮活的濃郁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同時體現出語文學科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相融的特點,激發學生的人文意識,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激發出他們對人的終極關懷,對人的價值、命運、權利的思考。那么,他們就會為食品安全問題而憂心忡忡,為山區失學兒童同情關愛,為社會道德淪喪而反思焦慮,為國際局勢而振臂呼號。
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人文精神的培養是一個長遠的課題,在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加快發展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研究和總結,人文素質教育的渠道才會更加暢通和寬廣。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多角度、多渠道地開拓語文教學的局面,用“大語文”的觀念引導學生走近“人文”,了解“人文”,提升“人文”,享受“人文”,才能真正撐起語文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大旗。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中職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XJK014QZXX009)
參考文獻
[1] 馬建中.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素質教育[J].課外語文,2016(20):148.
[2] 黃鷗.在語文教學中培養中職學生的人文素質[J].職業,2011(S1):93.
[3] 李豐.試析中職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亞太教育,2016(21):152.
[4] 蔣敏娟.試論中職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課外語文,2015(8):30.
[5] 黃強.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1(3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