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
【摘 要】為追隨中國現代化科技水平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也應該踏上一個新的臺階,因此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效率就成為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個新興學科,課時不是很多,但是它作為一門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效率 具體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11
小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不僅能夠聽懂教師上課所講的理論知識,還能結合理論單獨進行實際操作,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這就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綜合水平。但是,目前很多小學學校為了追求語數英的高分成績,而認為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這樣的觀念也直接導致了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效率受到了影響。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教師必須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用充足的時間備課。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除了明確好每節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外,還應該花點心思想想怎樣讓學生更快的理解本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因為課程的特殊性,不光要注重理論知識,還用兼顧本學?,F有條件下的機房硬件和軟件,每次上課前提前做好機房的溝通工作,聯系機房工作人員,詢問機房的運營是否正常,能否滿足本課堂教學等等。除以上的準備工作外,教師還應該充分準備好本節課程所用的教學素材資料。如在教學《制定課程表》時,教師雖然在電腦上演示了課程表的制作過程,但是課程表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如果只靠學生自己一個字一個字錄入,效率太低,耗費時間過長,很難在課堂時間完成,因此教師需要提前為學生備好已有的課程表,這樣才會提高教學效率。
二、善于利用管理軟件,提高課堂效率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在機房特別容易說話,或者在電腦前做與課堂學習無關的操作,不聽老師的講課,這時候教師就應該在恰當的時機運用微機上的教學管理軟件,更好地管理課堂秩序,這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設置屏幕肅靜字幕
小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需要學生的操作性強,當學生都在討論中練習操作的時候,教師需要在此時講一個教學內容,但是學生們都沉浸在練習中,用語言很難讓學生立馬統一停留手頭的練習,但是無論學生的練習進度怎么樣,根據課程安排都需要進入下一個教學目標,此時就可使用“屏幕肅靜”四個大字占據學生的電腦桌面,這樣他們就會停止一切操作,專心傾聽教師的講課,非常方便快捷。
(二)挑選學生演示操作過程
驗證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觀看學生操作過程,選擇相應學生的機器號碼,他的操作可以顯示給全部學生,通過他的操作,再找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在探討問題中更深入的理解課堂內容。
(三)教師演示題目操作流程
信息技術教學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操作計算機,而理論知識枯燥無味,很難記住其操作步驟,學生聽完理論知識后,往往還是一頭霧水的感覺,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管理軟件,為學生演示題目的操作流程,并邊操作邊講述其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學生就對每一個操作步驟都印象深刻,然后再由學生自己進行練習,這樣教學就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變為了簡單易懂的操作步驟,有助于學生更快的學習。
教學管理軟件的制定也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的制定,并在恰當的時間使用,在使用中也應該注意使用次數,切勿無理由的頻繁使用,引起學生的反感。
三、設計良好的教學情景
結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成長特點,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情景就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本課堂的教學內容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自然也就提高了課堂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布置一個小的設計作業,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空間,盡情的制作一個自己喜歡的主題作業。當然也可以創辦一些小比賽、作品展覽會等活動。讓學生在課下尋找更豐富的素材內容和資料,這樣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提高學生能力,分層布置作業內容
學生受家庭有無電腦影響,計算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能夠玩很多游戲,有的卻連最基本的開關機都不會,如果教師重復的講述一些最基本的內容,部分學生就會不耐煩。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是這樣,針對基礎差的學生,只能做基礎類題型,而針對基礎好的學生,基礎類題型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要求。針對這種情況,為了更好地提高部分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能力,可以制定兩種層次的作業要求:基礎作業、拓展作業,其中基礎作業是每個學生的必須完成作業內容,而拓展作業可自由選擇,這樣不僅能保證基本的教學質量,還能讓心有余力的學生更好地開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使用鉛筆工具繪畫時,可以布置以下兩個作業:作業一:運用“鉛筆”工具,畫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給小動物添加上相應的顏色;作業二: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這樣的兩個作業拉開了梯次,第一個作業是必須完成的基本作業,內容是限定的,而第二個作業范圍非常廣泛,可以隨意選擇,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在完成第一個作業的基礎上繼續完成第二個作業,自己也會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信心。
五、重視對課后知識點的梳理
由于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相對其他課程較少,上課時間間隔長,這樣就容易造成知識點的遺忘,對下一課程起不到鋪墊作用。教師應該在每節課堂結束的最后幾分鐘總結本課的重點,梳理本課的大體知識脈絡,讓學生做好筆記,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在下一節課程前再提問幾個重點知識點,即便學生通過翻閱筆記回答,也同樣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作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就大大提高了新課程的教學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對以后計算機的基本運用起到一個很大的基礎作用。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自己的教學工作,每節課程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保證課程的正常運轉。教學過程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只有這樣才會真正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的綜合素養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嚴英蓮.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率[J].才智,2014(13).
[2]劉晨芳.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效率的幾種嘗試[J].學周刊,2016(22).
[3]趙伊晶.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