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玥+王涵乙


摘要:本文通過抽樣調查法,對書籍護封的反饋原則進行研究。當我們面對琳瑯滿目的書架時,我們的選擇受很多方面的影響,視覺影響占比最多。大部分設計者沒有好好地利用暢銷書用戶反饋的信息,使得現在的書籍護封市場層次不一。該論文利用ps中的直方圖,采取2014年最佳書籍護封前一百的圖片信息,分析標準偏差、平均值等數據得出結論,使得設計者可以更好的了解設計心理學中的用戶反饋原則,以及數據化用戶對書籍護封的審美需求。
關鍵詞:書籍護封;設計心理學;反饋原則;抽樣調查
一、背景分析
(一)書籍護封基本介紹
護封又稱包封,不僅僅起到保護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宣傳作用。護封在設計時又與繪畫創作不同,它要受書籍的制約,要反映書籍的性質、精神和內容,也就是說護封離不開書籍這個載體。
“護封”這個名詞本身的含義,其任務是保護封面,幫助銷售。書籍變成商品,競爭是商品的共同特性,護封可以吸引讀者。還必須要明確護封在本質上與書籍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其外在形式的設計表現時還要適應書籍的形體。
護封的設計與一般的繪畫創作|廣告宣傳畫都不相同,它要反映書籍的內容、性質和精神,護封要具有審美性、從屬性、信息性、時代性。
(二)書籍護封的設計利弊及其產生原因
利:1.護封設計很好地符合可視性原則,一看便知圖書的內容范圍以及部分信息。2.護封設計很好地體現了限制性原則,護封單邊裝訂限制了書籍翻開的方向。3.護封設計擁有很好地概念模式,我們可以輕易的使用翻開護封托住書脊并且方式正確。
弊:1.護封設計沒有很好地符合反饋原則,雖然很多書籍護封可以很好地反饋書籍信息,依然大量的護封設計沒能符合大眾的審美,沒有很好地了解書籍護封的反饋信息。2.護封設計沒有很好地自然匹配,護封可以保護好書籍封面,翻頁時卻容易掉落,影響閱讀。尤其是腰封,易于皺起掉落。大多將腰封收起夾在書內當書簽。
二、數據分析
(一)書籍護封的反饋研究——抽樣調查法
現今大量書籍護封無法滿足大眾審美需求,設計者沒有接收利用用戶的反饋信息。為此,想要利用數據化來反映用戶的視覺需求,設計出更好的更滿足用戶需求的書籍護封。
采用的抽樣調查法,選取2014最佳前100書籍封面,制作完成100張像素相同的jpg圖片,像素為189925,DPI為72,圖片為CMYK格式。利用ps中的直方圖來得出C、M、Y、K的平均值、標準偏差和中間值來得出規律。
平均值顯示的是像素的平均亮度值(0到255之間的平均亮度),通過平均值可以判斷圖像的色調類型。通過直方圖的山峰靠近暗部還是亮部,判斷圖像時偏暗還是偏亮。圖像的平均亮度值,根據這個數值我們可以大致判斷片子整體偏暗還是偏亮,以128為中間值,值越高則照片整體越偏亮,值越低則照片整體越偏暗。平均值的算法是:圖像的亮度總值÷圖像像素總數。
標準偏差顯示了亮度值得變化范圍,該值越高,說明圖像的亮度變化越劇烈。指圖像所有像素的亮度值與平均值之間的偏離幅度一種量度數據分布的分散程度之標準,用以衡量數據值偏離算術平均值的程度。在PS直方圖中標準偏差越小,圖像的對比就越小,反之對比就越大。
標準偏差公式:S=Sqr(∑(xn-x撥)^2/(n-1))(公式中∑代表總和,x撥代表平均值,^2代表二次方,Sqr代表平方根。)
中間值:顯示了亮度值范圍內的中間值,圖像的色調越亮,它的中間值越高。將圖像所有像素的亮度值通過從從小到大排列后,位置在最中間的數值。即將數據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大于該數值,一部分小于該數值。(如果有偶數個像素,就有兩個位于中間的數,取前面的一個)
(二)書籍護封的數據分析
1.標準偏差
2.平均值
三、分析結果
(一)護封的對比度反饋
書籍護封的對比度在標準偏差的60-80最好,標準偏差在其他數值上數量不斷減少。
(二)護封的色調反饋
76%的封面平均值大于128,即是整體偏亮。
四、結論
(一)護封的對比度
書籍最好的對比度反饋處于中間值,太高太低都會降低用戶對其的興趣,純色最易產生極端,黑白標準偏差數值最低,其他純色最高。好的護封大都為對比度適中的圖片,而不是集中在純色中。
(二)護封的色調
人們更傾向于色調偏亮的書籍護封。在書架上,顏色偏亮的護封更易被人們購買。
五、總結
通過該次數據采集,更好的理解了設計心理學的五大原則。我們的設計要了解用戶的喜好,就要注重用戶精確的反饋,去研究用戶的內在需求。可視性好的設計可以讓用戶一看就能知道產品的各項功能以及各個控制器的作用。自然匹配好的設計可以使用戶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產品,控制器和功能之間具有密切自然的聯系。物品的預設用途為用戶提供了該如何操作的線索。如果物品的預設用途在設計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戶一看便知如何操作,無須借助任何的圖解、標志和說明。復雜的物品也許需要說明,簡單的物品則不需要。設計心理學提供的消費者滿意度,是適用性設計的依據。設計心理學提供的消費者的微觀分析(性別、年齡等),將使人們了解消費者審美價值觀的差異,導致人們對美的主觀判斷的不同。突出人而不是突出物。好的設計作品應是含蓄的,突出的應是人,滿足人的要求,做到人與設計的優化交互。
參考文獻:
[1][美國]唐納德·A·諾曼(著).梅瓊(譯編).設計心理學(中文版[M].中信出版社,2010-3-1.
[2][美國]唐納德·A·諾曼(著).何笑梅,歐秋杏(譯).設計心理學3-情感設計[M].中信出版社,2010-6-1.
[3][中國]柳沙(著).中國高等院校藝術設計學系列教材(設計心理學)[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3-1.
[4]丁建超.書籍設計實例篇[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5]余秉楠.書籍設計[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1.
[6]杭間,張曉凌.敬人書籍設計[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0.
[7]何其慶.書裝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青島理工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