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冬瑩
【摘要】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到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獲得良好的效果,真不容易。但一年多的實踐表明,學生確實能從閱讀中獲得極大的快樂和收益。
【關鍵詞】課外閱讀;教學理念;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校很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而這一教學理念也越來越深入到每一位師生心中。下面,以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在一年多里開展的讀書活動為例,談談這方面的做法和思考。
一、實踐篇
(一)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形式,激發引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①每周一課:以班級為單位每周一節閱讀課,開展閱讀活動,由筆者針對初中要求閱讀的名著進行閱讀指導,教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方法,比如瀏覽讀、快速讀、精讀法、重點讀、邊讀邊批注等。
②每天一推:每天由一位學生在課前三分鐘推薦自己喜愛的一本書,并且要說明推薦的理由。推薦的書目不限,只要是有教育意義的、人文性較強的書都符合要求。
③每周一寫:每個星期學生都要潛心閱讀,為了加深對作品的認識與理解,學生應該就本周課外閱讀的內容完成一篇讀書筆記并且上交,然后由我來批改、點評。
④每組一講:以各小組為單位,每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一個閱讀心得體會介紹的PPT,并且每組選一個代表在班級講臺上上一小節閱讀交流課,分享本小組的制作成果。
⑤每班一評:到了學期末的時候,全班每位學生推薦一篇自己欣賞的好文章,印發給全班閱讀,接著由小組共同來評同學的文章,最后由老師評分。通過學生自評、小組評和教師評價等三方面來綜合評出并且匯總,選出最好的幾篇供其他同學學習。
⑥每年一動:一年組織一次大型的讀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詩文朗誦比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讀書演講比賽和角色表演,等等。
(二)指導閱讀方法,讓學生成為一個懂得閱讀的人
當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拿起書本來閱讀的時候,筆者就開始指導他們如何展開閱讀。不僅要求學生做到眼到、心到、口到,而且還要求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第一,閱讀時要在心中有一個閱讀提綱,如當你看見了書名或篇名時,你想知道些什么?讀到某一片段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第二,閱讀時還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下好詞好句或是某一瞬間的感悟。第三,“盡信書不如無書”,要有探究的態度和質疑的精神,以免迷失。
二、收獲篇
一年多來,全校學生在書海中盡情地遨游,不斷地吸收知識,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學生在詩文朗誦比賽、課外閱讀知識競賽、讀書演講比賽和角色表演等方面都表現得很突出,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升。
第一,每周都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并使之養成了閱讀的習慣,從而為其終身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完成了閱讀積累,開闊了視野,增強了語感能力。在閱讀中的積累,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強,特別是課前演講中也得到更好地鍛煉。
第三,為語文學習帶來了極大的空間。課外閱讀教學順應了教育改革,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課外閱讀給予學生極大的主動性,其性質就決定了學生本身是閱讀的主人。學生在閱讀課上,可以欣賞一個作家或是作品中的人物抑或是作品的寫作特點,還可以推薦文章和選抄文章,都突出了一個“自己”,尊重學生的選擇權,以學生自己“最喜歡”和“最欣賞”為標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性不但使學生有了做學習的主人的強烈優越感,也為語文學習帶來了極大的空間。
第四,提高了語文成績。由于學生閱讀量增加,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作文水平更是突飛猛進。
第五,提升了人生境界,強化了人文精神。很明顯,課外閱讀尤其是經典名著閱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情懷。有些學生在評價課外閱讀的意義和價值時,說了“有書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閱讀中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的境界”之類的話,高度肯定了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收獲。
三、啟迪篇
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到既讓學生樂于接受,又獲得良好的效果,真不容易。但一年多的實踐表明,學生確實能從閱讀中獲得極大的快樂和收益。
1.尋找自己的快樂:讀書,讓學生從一個虛構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沉浸在一本書中,與書中主人公同喜同悲。
2.生命體驗的快樂:書中有很多新奇的東西吸引著學生的眼球,他們在書中體驗或曲折或驚險或詩意的故事,結識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游歷無法親自到達的山山水水,靠文學閱讀來體驗自己以前不知道或不熟悉的想法和經驗。
因為課外閱讀能夠給學生帶來這么多的快樂和收益,所以我們予以高度重視,并將繼續努力。我們期盼,書海中走出奇跡;我們企盼,閱讀中幸福一生。
參考文獻
[1]黃煥娜.城郊初中生課外閱讀的現狀、成因與對策——以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為例的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5).
[2]姚佩瑯.校辦讀書節的閱讀理念[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