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春
【摘要】本文從課標、教材、學情、目標、構想、教學流程等角度對《赤壁懷古》一文的教學進行設計。
【關鍵詞】《赤壁懷古》;教學設計;新課標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一、課標要求、教材分析
學習鑒賞,重領悟內涵,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學習方法,把握藝術特性,多角度發現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為一首經典豪放派代表宋詞,被譽為 “千古絕唱”。寫景壯闊,直抒發胸臆。學習過程中應感受豪放詞風,掌握詞所運用的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為賞析古詩詞打下一定的基礎。通過知人論世,吟詠誦讀,推敲煉字,品味意象等方法,讓學生體驗詞人的復雜的內心情感。
二、學情分析、總體構想
高一學生已經學習過蘇軾在同時期所寫的《赤壁賦》,因此對于蘇軾樂觀曠達的個性、復雜矛盾的心理及寫本文時的坎坷遭遇應該很了解。而對于蘇軾的詞學生在初中就已經接觸過,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對詞的基本知識早就掌握,鑒賞詞的基本方法也有所了解,能夠初步感受到詞的語言美、意境美,經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把握豪放的詞風,進一步學習鑒賞詩詞的基本方法,了解詞的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法,以提高對不同風格詩歌的鑒賞能力。另外,朗讀對鑒賞詩歌尤為重要,但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朗讀時往往缺乏情感,對于朗讀的基本方法也缺乏了解,需要在課堂中循序漸進地引導。
語文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的活動和體驗。在教學活動中,要強調經歷與參與,要重視直接經驗。因此,在整個教學流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適當運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得到直觀視覺感受和細膩的情感體驗,從而自然地走進詩歌的情感。其次以學生自己鑒賞本詞為主,培養自己獨特、細膩的審美情感,積累鑒賞方法。再次通過設計問題、合作探究來理解品味意境。
三、教學目標、教學準備
1.品味、感受詞中豪放的意境美,學習賞析詩詞的方法;2.通過小組合作、查閱資料、問題探究等方法,學生學會收集、篩選信息,并培養質疑、探究的能力;3.通過活動體驗,探討人生態度,品味詞人復雜的思想情感,使學生能以曠達的人生態度面對挫折,笑對人生。
多媒體設備、幻燈片、網絡。學生提前上百度網去查資料,對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再做回顧了解,并查閱作者其他詩詞。教學安排:一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及背景介紹
(多媒體播放楊洪基演唱的《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并放映電視片頭一個個英雄的畫面。)三國,是英雄輩出的年代,面對著滾滾江水,關于英雄,一代文豪蘇軾又抒發了怎樣的感慨?讓我們走近他的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渲染一種波瀾壯闊的氛圍,激起學習興趣)
談談你所了解的的詞人和寫作背景,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且課前已經上網查過相關資料,所以并不難。教師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幻燈片投影展示自己所收集的資料。明確:投影蘇軾不同時期的肖像畫并配上簡單的文字介紹。(略)1.蘇軾,“三蘇”“蘇黃”“蘇辛”“宋四家”;2.思想;3.“烏臺詩案”。
(二)文本解讀初讀,感受詩韻之美。學生活動:自由朗讀,自主感悟
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結合學生朗讀實際,師生共同點評后欣賞錄音范讀。(配以《十面埋伏》的樂曲和“面對滾滾江水,詩人正陷入沉思”的圖畫,營造氛圍,進入意境,品味音韻美);請一男生誦讀,其他學生合書聆聽。(讀完后師生共同點評)
第一,細讀,把握文章脈絡。學生細讀課文,分別找出詞中繪景、寫人、抒懷的句子;師生共同梳理本文的行文脈絡。(投影展示)明確:詠赤壁——贊周瑜——嘆自己。寫景——懷古——傷己。
第二,品讀,賞析畫意詩情。學生活動:品讀詞的上闋,思考并討論:
詞的上闋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請概括它的特點并思考詩人是如何進行描摹的。(投影展示)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景物特點:雄奇壯闊、氣勢磅礴。寫景手法: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夸張、比喻等修辭的運用。學生活動:品讀詞的下闋,思考并討 論:
詞中從哪幾方面塑造周瑜形象的?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周瑜?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周瑜懷有怎樣的情感?(教師可提示:刻畫人物可從外貌、語言、神情等方面)。明確:年輕有為、瀟灑從容、風雅沉著、指揮若定的儒將形象。作者感情:無限的贊美、仰慕之情。
第三,默讀,探究復雜情感。學生再讀全詞,思考:(投影展示問題)三國英雄眾多,作者為何獨獨想到周瑜?為什么要強調“小喬初嫁了”?這是一首豪放詞的代表作,可有人又說“人生如夢”充滿了消極的情緒,對此你又如何理解?
學生活動:再次細讀全詞,獨立思考后分組合作探究討論。準備一位代表發言。(投影)明確:既是個人的偏好,也是因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和蘇軾個人的年老無成、仕途坎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寫周瑜,就是抒己懷。本詞寫景氣勢磅礴,懷人英雄蓋世,整首詞大氣有余。雖然感慨自己的功業無成,但失望而不絕望,失意而不潦倒,追慕古人是見賢思齊。雖有悲涼之意卻暗含著積極入世的追求。
第四,師生回顧小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身處逆境,如何自處?需要勇氣,更需要豁達。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念奴 嬌·赤壁懷古》從蘇軾身上獲得的一大啟示。最后,讓我們再次齊誦全詞結束今天的這堂課,要求讀出氣勢、讀出豪情。
(三)作業布置
1.背誦全詞;2.閱讀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比較兩首詞的表達的情感和表現手法上的異同,以300—500字的書面形式呈現。
附 注
本文系淮安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詩歌教學“誦析鑒”有效性探究》中期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