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梅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傾注積極的教學情感,對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教師要從關心、愛護和理解學生的角度,加強自身的品德和知識修養,構建高生物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教學情感;品德修養;創新思維;和諧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精心選擇教學模式、充滿智慧的教學設計、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確是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更易被廣大教師所認可。然而,教師積極的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卻往往被人們所忽視。而如今的教育所提倡的是師德至上,為人師表,率先垂范,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健康情感的感染,高尚品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1]本文就以生物課堂中積極的教學情感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認識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對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2] 在聽一些教師上課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不能及時回答的時候,教師總是面帶微笑,不急不惱,耐心地給予啟發、誘導。即使學生最終也沒能正確回答出教師所期望的答案,教師還是滿懷期許的給以適當的鼓勵,循循善誘之情溢于言表。事實上我們會發現,當有其他教師聽課的時候,學生的表現往往普遍好于平時,教學效果也大大優于平時授課。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教師的認真備課、精心設計和學生的主動配合;另一方面,教師優于平時授課的積極情感態度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原因。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認識教師教學情感
心理學對于情感的定義: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然而,這種定義存在多種歧義:什么是態度?什么是體驗?怎樣理解“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等等。而且,從來沒有一個哲學家對于“情感”做出一個準確的哲學定義。事實上,作為教師,我們也沒有必要對情感的定義做一個嚴格的界定,我認為對于教師的教育情感不妨給出這樣一個說法:凡是表現在教學中的積極、成熟而穩定、具有較強的控制的情緒,就是教師所具有的積極的教學情感。例如,在生物課堂中講到關于受精作用、雜交育種,雜種優勢這些基本概念的時候,總會有些學生會對相關知識歪曲理解,在課堂上表現出起哄,歪曲知識的本意,影響到整個課堂氛圍,而此時教師必須以積極而穩定的教學情緒去把控課堂。
三、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對學生的影響
1.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可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禮記》中說:“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的情感具有感染功能、控制功能和組織功能。教師授課時的情感流露,對學生的情感激發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對犯錯誤學生的積極或消極的情感態度,會潛移默化的對其他學生形成有效的影響。教師對犯錯誤學生的諷刺挖苦,甚至更嚴重的心理或身體傷害,都會影響到其他同學對該生的態度。而這種消極的情感態度,很可能會對學生本人乃至其他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造成一生的影響。而與之相反,當教師心平氣和,循循善誘,以情動人的積極情感給予犯錯誤的同學時,其他同學也必能寬以待人,與人為善。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就是他們良好的情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而這種良好的情感形成和發展過程與教師的積極情感密不可分。
2.教師積極的教學情感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現代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時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快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佳情緒背景,學生處于快樂——興趣情緒狀態時,會更多地表現出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容易接受認知教學內容,從而自覺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形成了一定的創造性思維上。
例如,在向學生講授“三大營養物質的結構和功能”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蛋白質會成為生命活動的物質承擔者?糖類為什么會主要作為供能物質?脂肪的什么特點使之適合儲存能量?三大營養物質的結構特點是和它的什么功能相適應的,能否互換呢?讓學生去討論、去思考,這樣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才能激發人的創新思維的火花,而在壓抑的思想環境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很難展現個性特征,也更難以產生創造性思維。因此,積極和諧的教學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都是一種享受,也是“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體現。構建生態和諧的教學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總之,建構高中生物和諧課堂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點工作,以教師的積極教學情感呵護和感染學生,實現課堂的和諧與民主,使課堂成為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培養創新思維的和諧陣地,必定會對我們培育全新的創新型人才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馬江南,黃代英.師重德善 自成和諧——談師生關系的和諧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年10期
[2]李正芳.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