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雪梅+鄭國燦+魏為力+沈偉+蘇玉陳+楊星
【摘要】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自2010年開始進行了為期六年的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課程的建設,該建設厘清了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各課程之間的關系,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和效果。該文在簡要總結課程建設項目的具體內容與成效的基礎上,主要對該建設而引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生物工程專業 核心系列課程 思考
【基金項目】本文受重慶大學大類系列課程建設項目——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課程(項目編號:2009062A),及重慶大學本科教學團隊-生物工程專業建設團隊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239-01
一、前言
為更好地融合國際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在生物專業課程的教學中,進行了為期六年的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課程建設。該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是以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為結合點,注重學科交叉與融合,通過教材、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建設,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建立一支高素質、穩定的教師隊伍,促進跨學科、創新型生物工程及生物醫學工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初步形成與研究型學院發展方向相符的、極具重慶大學特色的本科優勢專業。該文簡要總結了該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與成效,重點分析并闡述了由該課程建設而引出的相關問題,并提出了解決的對應方法,可望為生物工程專業甚至其它專業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參考。
二、項目建設內容及成效
本次課程建設過程中,注重改善和提高原有教學的方式方法,結合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力求創新與改革,其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1)進行了課程體系的完善及其與國內外高校同類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以生物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力學基礎、生命科學基礎這六門課程作為主干課程進行建設。該核心系列課程體系的構建既考慮了學科知識點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也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為構建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基礎;2)進行了教學手段的改革。在教學方法、教材等各種教學手段上,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從以前的單一知識傳授逐步過渡到目前的既注重知識提升又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3)進行了教學效果評價方式的進一步完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已由過去注重偏重理論知識,到目前也同樣注重實驗操作能力的考核。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包括學生評教、同行老師評教、領導督導評教等各種評價渠道來進行。在這六門建設課程中,更是綜合采用這樣的評價體系,讓評價效果更全面更科學。
三、思考與分析
本次的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課程建設,包含了六門課程各方面的綜合建設,每一門課程在建設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呈現,但總的來說都是朝積極向上、愈來愈完善的方向發展,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方面,都認為這樣的建設很有必要,對課程各方面關系的厘清是個必要的環節。
以《生命科學基礎》課程為例,談一談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呈現的引人注意的方面:在其它高校,目前生命科學基礎課程多以公選課的方式開設,旨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綜合養成和提高,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2],但也有以基礎課程進行開設的,如在中醫類專業、生物工程等專業,而針對其它理工科專業甚至人文專業,大多以選修課方式開設。而在我校單以公選課方式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授課,這就局限了這一門課程在本專業與非專業教學效果的比較,應該同樣在本專業中也開設該門課程,讓本專業學生也系統全局地了解生命科學最基礎的部分,這對學生專業課程的修煉也是一個奠定基礎的環節,并且,還有利于教師們比較分析該門課程在不同專業的教學效果,制定完善更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生命科學基礎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輔助以實驗可使學生更好更靈活的掌握所學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在適合輔助實驗的章節,擬定實驗目標,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共同完成實驗過程。這樣不僅可提高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還提高了團結協作的能力。并且在開設實驗課的同時,也可考慮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這次課程建設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并且,在建設過程中,也讓大家清楚地看到了該系列課程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這為進一步系統地進行課程的延續也給了一把雙刃劍。生物工程是新興的綜合型學科,知識更新相對快,這就要求不斷篩選、提升教學理念和方法,以適應于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需求。因此,生物專業核心系列課程建設遠不能止于此,教學質量提高也不能停在原處,教學方法創新更不能局限于已有方法,社會在進步,知識在更新,創新永不止。
參考文獻:
[1]蔣雪梅,魏為力,沈偉,蘇玉陳,王貴學.生物工程專業核心系列課程的創新性建設研究,教育學文摘,2017, 8: 56-57.
[2]翟元杰.生物工程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實踐探討,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 11: 215-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