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文
摘 要:我校是一所縣級市的普通農村中學,物理教師都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但是在教學上大部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效率不高,甚至一堂課下來,講授的內容只有幾個學生能學會。這種教學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學生厭學,自信心下降,教學質量徘徊不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校也借鑒其他學校的教學經驗,在全校范圍內推行“和諧教學法”。
關鍵詞:農村中學;物理教學;和諧教學法
一、備課
和諧教學法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有兩個支點: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通過多年的教改實踐我們體會到,老師“教什么”比“怎么教”更為重要。不管課程改革怎么改,鉆研課標、把握教材是教師永遠的基本功,于是我們在吃透課標和教材方面下大氣力研究。
1.集體研究課標
上每一節新課之前,我們初三物理組的教師必須一起花半個小時的時間認真研究課標,大家各抒己見,真正弄清楚這節課哪些知識需要學生理解,哪些知識需要學生了解,哪些知識只是需要學生知道等。清楚了能力層級,也就把握了這節課的重點、難點,易于教學的展開。
2.分工分解教材
在以課標為依據的前提下,我們初三物理組老師緊抓教材,對教材進行分工分解。在上課前,我們物理組的教師會先把本節課的新知識點分成三到五個知識塊,再把這幾個知識塊分給不同的老師處理,每位老師弄清楚自己的知識塊該講什么,講到什么程度,同時也要弄清楚學生應該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同時,針對自己的知識塊,以教材習題為母版,進行變形,進而拓展,提出A、B、C三個層次的問題,進而進行匯總,形成學案。
二、上課
1.課前預習,自主學習
將我們準備的導學案課前分發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有效的預習。
2.激趣導入
在上課之前,我們初三備課組的教師會分別搜集制作一些與本課有關的圖片、視頻、小故事等素材,然后進行匯總,挑選出最適合本課的教學素材。用這些素材導入新課,吸引學生,讓學生從開課就跟著老師走,并且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物理。
3.分工講解,合作學習
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將每個知識塊的知識講解任務分給每個小組,課堂上,相應小組承擔相應知識塊基礎知識的講解任務。課上主要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首先讓各組組長講解各組分管的知識塊,然后小組進行互助、互查,如果存在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新的問題,小組內部先自行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小組內部解決不了,開始組間質疑,這時教師應走到學生中間進行點撥解疑,完成本知識塊的學習。
4.步步清,人人清
每一知識塊講解完成后,教師拿出涵蓋本知識塊考點的比較基礎的習題進行檢測練習,學生完成練習后,立刻同組交換,公布答案。教師通過做對舉手的方式了解學生本知識塊的掌握情況,如果錯誤人數較多,繼續小組討論,深入理解知識。如果只有極個別的人錯誤,那么課后單獨解決。然后開始進行下一知識塊的講解、討論、點撥、測試。
5.堂堂清
本節所有知識塊都完成后,拿出符合本節考點的堂堂清練習進行檢查,了解本節課知識整體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測試結果,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努力做到讓每個學生學會、學懂每個知識塊。測試后,對于共性問題進行共同講解;個別問題,采取一對一的輔導。
6.整合知識,完成知識樹
本節課完成后,通常的作業是“完成本課知識樹,并且配有相應習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整體性的掌握,同時也起到一個復習的作用。配有相應習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知識樹完成以后,組內或者組間交流,完善知識,確保知識的掌握沒有遺漏。本單元知識完成以后,將各節的知識樹組合在一起,形成本單元的知識樹。
三、檢測
由于我們上課講的知識都是遵照課標,依據教材,練習都是以考點為中心,所以,我們在對學生檢測時,要做到“講什么,練什么,考什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老師的信服度,讓學生知道老師講的都是很重要的考點,學生就會更加相信老師、配合老師,更加積極地按老師的要求做,這樣一來,學生的成績會提高,就會增強自信心,更有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
總之,在備課階段,我們的物理教師不斷交流,不斷磨合,形成“師師和諧”的景象;在上課階段,學生講解、質疑、討論交流,形成“生生和諧”的景象,教師不忽略每個層次的學生,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形成“師生和諧”的景象;在考試階段,學生的分數高了,升學率高了,形成“家校和諧”的景象。
參考文獻:
[1]彭建偉.談和諧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校園,2016(8):107.
[2]陳湘忠,郭良明.和諧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嘗試[J].散文百家,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