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
摘 要:初中是學生心智發展、學習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新課改推行中結合數學教學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差異情況,發現學生成績和能力兩極分化越加嚴重。如何幫助學困生學好數學引起了教師廣泛的關注,主要通過對學困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然后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學困生;策略
等線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學科。這就要求學生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邏輯思維,運用計算、分析等能力解決問題。但是許多學困生認為數學學習是枯燥的,再加上其學習思維混亂、方法欠缺、基礎不夠扎實,再多的練習也毫無作用。因此,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需要針對學生情況,因人而異地進行培養訓練。
一、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狀況
1.基礎薄弱,因而放棄努力學習。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由于受到不同教學環境或者自身因素的影響,數學學習基礎往往有所差異。而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教學任務多,教學時間緊等忽視課堂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另外在課后很多教師也沒有和學生進行溝通的習慣,不知道學生學習情況,長此以往,學困生的數學基礎本來就差,再加上堆積越來越多的學習問題,很容易讓這部分學生喪失繼續學習數學的斗志。
2.沒有找對適合自己學習數學的方法或者不請教老師或同學,自己放任自流。在新課改模式下數學探究性活動越來越多,有一部分學困生認識到自己數學學習的薄弱之處,想要進行彌補,但是他們方法欠缺,不善于向同學、老師求助,從而無法真正彌補自己的缺漏。
二、促進數學學困生轉化的措施
1.教師要借鑒新課改全面發展思想,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和能力。教師應結合新課改創新教育思想,把課本教材和學生生活進行結合,借助生活情境創設新的教學形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在課堂導入方面創設有趣味的學習情境,借助多媒體圖片、視頻等吸引學生課堂教學的注意力。在講課過程中老師針對重難點要盡力講得精細一點,同時將以前講過的有關知識點快速溫習一下,讓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也能聽得懂,一點一點地在不改變教學進度的基礎上補充學生的基礎。教師要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針對性地給部分學生樹立知識體系,構建起邏輯思維,只有當學生覺得自己聽得懂時才會真正有信心繼續學習數學。
2.注意學困生試卷和作業中所反饋的學習信息,做好單獨的培優補差。試卷和作業是檢驗學生近來學習狀況的最好依據,老師可以根據這些信息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薄弱之處進行明確的定位,從而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就學生的薄弱知識點有所側重并進行更大力度的講解。同時老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問題制定一些有關的基礎練習,并花費一些時間單獨為學困生進行講解,讓學生懂得做題步驟和做題方法,這樣比學生只知道答案的學習效果要更好。
3.借助暗示的心理作用,積極鼓勵比厲聲責備更有效。學生往往會因自己成績太差而害怕老師責備,所以遇到問題也常常不敢找老師或者同學解決。就這種情況,老師可以主動找學生談談,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他們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比如說計算經常出錯,老師就可以讓他們多多進行計算,并在一道題的計算上花費更多的時間,要注重質的提高而不僅僅是量的增加。對于證明這部分,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熟背概念的基礎上多花費一些時間練習更多的證明題,對于這部分的學習只要常練就能找出解題的訣竅,由此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就會變得更加容易。
4.注重教學方法,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以教會學生解題為教學目標。老師從題目到答案的講解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在現在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更應注重學生自己的思維思考,讓學生在遇到題目時有自己的解題思路,而老師只是針對解題過程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老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思維,從而對他們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引導。同時老師還應該督促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聽課,養成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習慣,這樣能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一步步地促進學困生的提高,讓他們在進步中重拾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總之,無論是數學優秀生還是學困生,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始終把促進每一名學生的提高和進步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藺勝娟,劉俊山.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現代教育,2016(6).
[2]王艷.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工作的幾點體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3).
[3]楊興忠.初中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簡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