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杰禮
摘 要:作為語文施教者,要適應國家教育方針的變化和要求,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改變以前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思維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語文老師要根據課文相關的背景,創設意境,帶動學生渴望求知的興趣,對產生的疑問通過課堂學習自己解決;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整體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積極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調動學生積極性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也是提升效果的基本方式之一,不斷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就會吸引他們學習語文知識的渴望性和趣味性,就會讓學生覺得只有閱讀更多的資料和文件,才能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形成邊查邊學的良性循環,彌補語文學習中比較薄弱的環節,讓自身的語文成績有整體性的提高。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研究,分析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給出一定的意見,希望對今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意識到學生的重要性,從根本上利用各種情境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主觀能動性,而且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也要灌輸團體合作的精神和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采取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思維創新精神,集思廣益,擴大知識接觸的層面,不局限于單一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例如,在學習課文《秋天的懷念》時,可以讓學生感性地理解課文,教師可以從感性復活的角度來讓學生感悟課文的中心思想,告訴學生本篇課文主要講的就是母親的愛、兒子的思,教師點到為止,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覺、直覺和潛意識來理解課文,體會文章中的含義。小組式的學習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感受到課文的精神生命,同時通過感性的理解來進一步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對文章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最后通過師生之間與同學之間的交流進行一個總結,既提升效率也增強記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若是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課堂中教學效率的高低主要就是看學生在課堂上學了多少,而學生學了多少主要取決于課堂氣氛是否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處在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當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比如,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的,要讓學生在學習新詞之后,正確并且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之上學會理解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課前教師需要積極備課,準備好教學需要的道具,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通過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投入進去,從而達到理想教學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最后提問:小動物們是小畫家,那同學們一定也是,快拿出畫筆,根據自己想象畫一幅畫好不好?這時候學生就會各自發揮想象力,將內心所想畫出來,可以展示在教室前或是拿回家給爸媽看,活躍課堂氛圍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三、爭取運用情感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的語文教學若是想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習積極性,就要運用情感教學來讓學生對課文或知識點有更加濃厚的興趣。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精讀與泛讀方式相結合,通過一定的交流與指導將桂林山水的特點講給學生,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學習的方式,從而學會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運用情感教學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習《漁夫的故事》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角色扮演,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揣摩人物語言的同時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最終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家長和老師一直極為關注的問題。眾人也是各抒己見,眾說紛紜,但是在眾多的意見和建議中有一點是肯定并達成共識的,那就是應當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給予他們參與老師教學的機會,以此發揮他們潛在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李信.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J].語文教育,2015(1).
[2]楊宏利.如何提升小學教學效率[N].教育報,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