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勇
摘要: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對于學生的能力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幫助作用,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學醫生,通過合作解決一些原本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個人能力能夠得到發展,比如說合作能力的培養,思考能力的培養等,因此現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地引入合作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真正的發揮好高中數學教學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數學;合作教學;模式思考;嘗試建議
在現代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調整和改進,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入合作教學模式,通過合作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比如說合作能力、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等,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具體的運用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好合作教學模式的價值,讓學生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科學有效的幫助,真正能發揮考高中數學教學的巨大價值。
一、提高教師的合作學習教學意識和深堂掌控能力
首先,要嘗試教師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加小組的討論。此時教師需要轉變身份,不給小組同學壓力,要傾聽和鼓勵每名同學發育。其次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小組和每一個組員,如保證分組的公平性,不歧視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在課堂上要合理地分配時間,不能表現出對某一個小組特別的關注,而是要注意參與各組討論,巡回指導最后,教師必須積極的與其他教師或專家就合作學習的教學進行溝通,掌握合作學習的教學技巧,提升課堂的掌控能力。就目前而青,比較適用于合作教學的教學模式有以下幾種:分層次日標教學,分小組合作學習,即將教學目標設置為多個層次,不同小組按其能力對各個層次目標進行合作嘗試;異質合作,同質選學的教學,異質合作是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合作,同質選學則是在異質合作基礎上學生的自由選擇;導學討論式,即通過導、學、議、結的方式,逐步推進;自學交流,即給予學生充分自由。教師可以根據其對課堂的掌控能力,選擇各種模式創設新的教學方法。
二、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的組建是合作學習賴以展開的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者認為,小組的組建應按“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根據每個學生的性別、才能、個性、成績、愛好、能力等諸方面的合理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以保證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內各成員的主動參與與互助合作。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以4~6人適宜,且每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其成員必須明白其他在小組中應該承擔的角色,應盡什么義務,但角色也應該經常輪換,讓小組成員都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以此來增強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小組合作成員在強調整體合作的同時也應該提倡適度的競爭來促進合作效率的提高。
三、保持輕松愉悅的合作氛圍
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中,學生思維的創設性發揮是在放松的狀態下實現的,在自然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得以活躍,分析思路得以清晰,可以比較輕松地接受和吸收外來的知識能量,并在大腦皮層內反射出記憶和儲存的功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在合作探討活動中提升學習效率和合作效果。所以,要構建高中數學合作教學,教師還要讓學生在更加愉悅輕松的環境中討論和學習,更好地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四、完善合作教學的評價體系
要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高中數學教師還應該完善合作教學的評價體系。例如,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學生的思維特點,針對每一位都提出相應的評價,通過主動性的反饋和消極性的反饋方式,有方法、有策略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優缺點,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要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優缺點都進行一一的點評,并且對學生提出相應的改正建議,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數學成績。
五、基礎性目標與延伸性目標
教師還需要確定學生學習的基礎性目標,從而規劃出一套科學的教學方案.其中,學習目標主要可以由基礎性與延伸性為主;所謂基礎性主要是讓學生可以具備的掌握自學教材的能力.以人教版為例,反函數的預習教學方案可以設計如下:第一,復習函數定義,三要素,函數對應類型;第二,讓學生重點關注函數的“一一對應”類型;第三,什么樣的函數存在反函數?反函數是函數嗎?第四,如果函數存在反函數,那么怎樣求反函數?一旦學生可以順利地回答以上四個小問題,那么就可以基本說明基礎性目標的要求標準得以實現完成.而延伸性的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可以準確地應用自身所學的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教學反函數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為何一一對應的函數存在反函數?為何多對一的函數不存在反函數?假如,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相互討論,并且能夠順利解決上述兩個疑問,那么教師便能夠基本確定該小組對反函數的掌握提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就實現了延伸拓展的相關學習目標要求。
六、夯實基礎,發散思維
就是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把知識的表現形式復現出來,而且要求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精神實質及其內在聯系,能從不同角度找到解決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比如新教材高二上學期的《不等式的證明》復習課的教學中,對諸如“已知a,b,m∈R+,并且aa/b”之類的題目,不僅僅可以用分析法證明。通過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生與學生合作,不僅能從代數的角度用作差法、作商法、綜合法、放縮法、函數法等不同方法予以證明,而且還拓展到復數、三角等領域予以證明,方法達十余種之多,這樣十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綜上所述,要進行高中數學的合作教學并不是一件難事,而且如果能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合作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呂晶.普通高中數學合作學習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3.
[2]楊嶺.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倡導合作學習.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