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剛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我們的教學不能再是一成不變的了,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地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去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以此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以及科學探究和創新能力,尤其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喲優化教學過程,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圍繞教學目標,合理科學的設計教學過程,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育教學;轉變觀念
一、更新教學觀念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于己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弊鳛樾抡n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思想上把學生看作消極的知識容器,單純地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結果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所以,現在教師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信息,帶領學生去整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加以發展創新。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要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獨立思考,全面發展。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復,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也可以說,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理解新課程的要求,要樹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適應新課程,把握新課程,掌握新的專業要求和技能——學會關愛、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給予、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選擇、學會激勵、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讓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更加流暢,才能真正地與新課程同行。
三、培養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1.我們應該做的就是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針對每個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并做好分層輔導。在日常教學中,根據難易程度留些自選題,讓實力強的學生加強練習,讓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不至于失去信心。每次上交作業后,讓學生養成交流學習心得的習慣,在交流中得到自我升華。
2.溫故而知新。在每一節課的開始,我們要先帶領學生復習上一節課講的知識,做到從講授到引導的轉變。并且要用舊知識做好鋪墊,降低對新知識的要求。不要一味地追求課堂的完美,要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去發現問題。
在現代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為了提高分數而做一些硬性要求,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學生更加厭惡學習,這不僅不利于我們的教學,還會適得其反。相反,如果我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涵養,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促使學生由過去的機械型學習向主動型學習過渡。
四、持之以恒,付出就會有回報
1.持之以恒,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保障。提高成績,做題不在多,而在于精。抓住最根本的、最主要的才是關鍵。對于一些難題,沒有必要讓學生一定要記住答案,重要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獨立地整理在錯題集上。要讓學生養成多整理、多看的好習慣。讓學生之間多交流,特別是針對一些錯誤率高的題型,這樣可以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2.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不要立即幫學生解決,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查閱資料,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樣也會為自己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果還不行,可以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看看別人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果學生實在沒辦法了,教師再利用引導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看清問題的實質。
五、聯系實際,注重實踐
新課標要求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注意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設置懸念,讓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并在思考過程中運用課本中的定義和定理。在運用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認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有三點基本要求。(1)對周圍的事物要有積極的態度;(2)要敢于提出問題;(3)善于聯想,善于理論聯系實際。
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因此,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用心觀察,精心設計,就可以把一些抽象的問題構造出數學模型,這樣不僅有利于我們的教學,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結:綜上所述,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方法,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更要聯系實際進行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從而讓他們養成嚴密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蔡上鶴.康合太,高中數學教材(共五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教學室,2003.9
[2]陳益琳.高中數學導學導練(共五冊)北京:治金工業出版社,2004.4endprint